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16年第6期文章
  • 胸腺内注射脑抗原致免疫耐受治疗大鼠手术脑损伤

    目的探讨大鼠胸腺内注射髓鞘碱性蛋白(MBP)诱导免疫耐受治疗手术脑损伤(SBI)的疗效.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每组8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SBI模型并暴露胸腺,分别注射MBP和等渗盐水;假手术组只开骨窗,并保持硬脑膜完整,暴露胸腺空针穿刺.分别于术后1,3,7,14,21d对各组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NSS),头颅MRI检测脑水肿体积,酶联免疫......

    作者:杨伟健;王宏;张博;刘保龙;刘勇;闫华 刊期: 2016- 06

  • 雌激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促进骨软骨缺损的自发修复

    目的探讨雌激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软骨缺损后自发修复中的作用,为雌激素在组织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4个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去卵巢组(B组)和去卵巢+雌激素的治疗组(C组),每组24只.C组术后经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1mg/kg,每周1次.术后4周在A、B、C组后腿股骨滑车建立骨软骨缺损模型(直径2mm、深度1.5mm).于造模后2,10......

    作者:潘启源;王直兵;张峡 刊期: 2016- 06

  • 麝香酮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早期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麝香酮治疗大鼠早期创伤性脑损伤(TBI)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按照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TBI模型组、麝香酮(0.9mg/kg)组,每组40只.每组在12,24h、3,7d各10只.采用液压打击法制造大鼠左侧大脑TB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骨窗,麝香酮组致伤后即刻及每天腹腔内注射麝香酮,TBI模型组相同时相点腹腔内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在各时相点分别采用避暗试验、H......

    作者:蒋光元;罗超;彭形;肖刚;谈俊;王广;吴海波;邢亮 刊期: 2016- 06

  • 3D打印支架载神经分化因子1修饰的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3D打印仿生支架载神经分化因子1(NeuroD1)修饰的神经干细胞(NSCs)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制备3D仿生脊髓支架,将携带NeuroD1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转染NSCs,构建NeuroD1过表达NSCs.选择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支架组(B组)、支架+NSCs-绿色荧光蛋白(GFP)组(C组)和支架+NSCs-NeuroD1组(D组),每组10只......

    作者:张仁坤;李晓红;程世翔;王景景;涂悦;张赛 刊期: 2016- 06

  • 多巴胺对脂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巴胺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PMs)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8只C57雄性Toll样受体4(TLR4)基因野生型(TLR4+/+)小鼠和6只雄性TLR4基因缺失型(TLR4-/-)小鼠,随机进行腹腔注射巯基乙酸盐肉汤,获取原代MPMs.(1)TLR4+/+MPMs.分为对照组、LPS组、多巴胺预处理组、多巴胺D1类受体拮抗剂组(D1拮抗剂组)、多巴胺D2类受体拮抗剂组......

    作者:李琳;李磊;王慧丽;谭燕;吴晓凤;刘锐;温秀杰;刘畅;唐明 刊期: 2016- 06

  • 创伤性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分子机制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即TBI相关性凝血病,包括血液高凝状态和低凝状态,前者因为微血栓形成而引起脑缺血,后者则可造成进展性出血,均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增加伤残率和病死率[1].低体温和酸中毒在创伤发生后非常常见,是导致及加重创伤性凝血病的重要原因,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病称为“创伤致死三联征”[2].传统认为,多发性TBI后凝血病出现的原......

    作者:包义君;陶山伟;王鹏飞;王维;赵丹;王勇;王运杰 刊期: 2016- 06

  • 急性单发性创伤性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单发性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单发性TBI患者191例,根据是否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凝血障碍组(70例)和对照组(121例),利用多因素Loq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损伤类型、CT中线移位及TBI严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中凝血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该独立危险因素与各凝......

    作者:包义君;陶山伟;王鹏飞;王维;赵丹;王勇;王运杰 刊期: 2016- 06

  • 重型颅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诊治特点和手术救治时机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8~70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5例,坠落伤3例,斗殴伤2例.入院立即手术8例,观察后急诊手术12例.所有手术均采用双侧额颞同时开颅平衡减压,其中6例为双侧去骨瓣减压,14例为单侧去骨瓣减压.采......

    作者:孙胜玉;马辉;郝少才;夏鹤春;牛占峰;吴亮;贾晓雄 刊期: 2016- 06

  •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超早期白细胞计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超早期(入院时即刻)白细胞(WBC)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6月114例急性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6例,女18例;年龄11~86岁,平均49岁.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低分为轻型组(13~15分,28例)、中型组(9~12分,46例)、重型组(3~8分,40例).对其中86例行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按照颅内压高低,分为......

    作者:商崇智;涂悦;彭定伟;杨细平;令狐海瑞;陈翀;马铁柱;张赛 刊期: 2016- 06

  • 重视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早期电生理评估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后意识状态的评估主要集中在患者的慢性康复期,而忽略了早期阶段意识障碍的研究或仅用临床检查及其一些简单的量表进行评估,这就导致了住院早期意识障碍评估和康复阶段评估之间的脱节,使得一些意识障碍患者被误诊[1].因此,很有必要优化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评估方案.虽然临床检查仍然被认为是对意识障碍进行诊断性评估的“金标准”,但是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如......

    作者:张赛;董月青 刊期: 201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