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附加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后肥大性骨不连22例
交锁髓内钉已成为治疗长骨干骨折的金标准,与以往的钢板固定相比,其骨折愈合率明显提高,而各种并发症大大降低。但在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后会出现骨不连。笔者对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分别给予附加钢板治疗和交锁髓内钉治疗,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智;李连华;孙天胜;任继鑫;张建政;郭永智;李绍光 刊期: 2011- 08
-
CT导引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
近年来骨盆骨折固定的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表明,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已成为较为可靠的内固定方式[1]]。但由于后骨盆环解剖复杂和术中X线片透视不良,造成骶髂螺钉固定具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2]。......
作者:洪华兴;洪正华;陈海啸;朱忠;林列 刊期: 2011- 08
-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间骨折
股骨髁间骨折多由强大的原始损伤暴力引起,因此,骨折的移位与软组织损伤常常均较重。同时,该骨折为关节内骨折,由于局部有强大及丰富的韧带肌腱等附着,手法复位困难,治疗不当易引起严重膝关节功能障碍。我院2008年1月-2009年7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微创治疗股骨髁间骨折3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笳宸 刊期: 2011- 08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LCP)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distalradialfractures,DRF)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82例,其中男33例(2例为双侧),女49例;年龄17~74岁,平均51岁。45岁以上患者中骨质疏松29例,骨量减少21例。骨折根据AO/OTA分型标准:A3型7例,B1型4......
作者:刘兆杰;张银光;胡永成 刊期: 2011- 08
-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54例进行临床随访,根据桡骨短缩是否>4mm,分为桡骨短缩组(桡骨短缩距离>4mm)和对照组(桡骨短缩距离<4mm),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类型、骨折粉碎程度和骨缺损程度、年龄、手术入路和术中内固定物选择、术中是否植骨、术后掌倾角和尺偏角、腕关节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作者:孙浩林;李淳德;刘宪义;李宏;于峥嵘;曹永平;柴卫兵;刘洪;施学东;卢宏章 刊期: 2011- 08
-
磷酸钙骨水泥/聚磷酸钙纤维复合不同配比的颗粒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配比的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A、B、C、D四组,将其双侧桡骨制备成骨缺损模型,取其自体髂骨制成直径为300-500μm的微小颗粒骨,将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颗粒骨与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polyphosphatefiber,CPPF)均匀混合成CPC/CPPF复合材料,......
作者:马佳滨;周磊;闫景龙;昌广平;潘华兴;奚春阳;祖佳宁;姬烨;李燕京;关智慧 刊期: 2011- 08
-
创伤后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调控新生血管化的分子机制
目的观察创伤愈合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i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经ERK通路活化核因子(nuclearfactor,NF)-Κb诱导创伤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dermalfibroblasts,HDFs)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
作者:李晓光;姚敏;方勇;俞为荣;徐鹏;王莹;顾钏;王毅 刊期: 2011- 08
-
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s,GM-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2,MAP-2)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acetyhransterase,ChAT)的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GM-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雌性大......
作者:马延超;夏亚一;陈永刚;王旭;耿彬;汪玉良;王栓科 刊期: 2011- 08
-
前列腺素E2对MC3T3- E1成骨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sE2,PGE2)作用于MC3T3-E1成骨细胞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探索PGE2促进骨形成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0μmol/L的PGE2处理MC3T3-E1成骨细胞30min后,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PGE2处理成骨细胞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选取在骨再生过程中重要的基因用Westemblot法检测验证。结果PGE2处理成骨细胞后,276个基因表达上调,......
作者:王乐禹;胡晓芳;欧阳钧;汪海仪;余磊;秦建强;邱小忠 刊期: 2011- 08
-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挫伤大鼠神经行为学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orrowstromalcells,BMSCs)移植对脑挫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挫伤组(采用自由落体砸伤制备大鼠运动皮质区脑损伤模型)和BMSCs移植组(将培养纯化的BMSCs移植入损伤位点周围),每组8只大鼠。术后对动物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severityscores......
作者:张云辉;但齐琴;赵珊;王盛兰;袁兵;谭蓝 刊期: 2011- 08
动态资讯
- 1 脊髓损伤的科学评估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 2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
- 3 成人创伤性脑损伤后垂体相关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4 带蒂颞深筋膜瓣修复张力性硬脑膜缺损56例
- 5 气管套管冲洗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相关肺炎的预防作用
- 6 Letenneur Ⅱ型Hoffa骨折九例
- 7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合并二次脑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
- 8 四肢霰弹枪伤致伤特点和救治原则
- 9 SS31肽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
- 10 创伤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治疗效果和评价
- 11 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与严重多发伤炎症反应的关系
- 12 基于三柱构成理念的改良髋臼骨折分型
- 13 改良胸腰椎前路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 14 增生性瘢痕中胶原结节的组织学特征
- 15 Wagner SL假体柄半髋置换术治疗内固定失败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 16 我国创伤急救治疗几点问题的探讨
- 17 单侧和双侧伤椎固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 18 胸腰段损伤分型和治疗原则
- 19 关节镜下与切开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 20 阿萨希毛孢子菌外伤患者感染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