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雌激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促进骨软骨缺损的自发修复
潘启源;王直兵;张峡
关键词:雌激素类, 破骨细胞, 囊肿, 骨软骨缺损
摘要:目的 探讨雌激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在骨软骨缺损后自发修复中的作用,为雌激素在组织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健康4个月龄雌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去卵巢组(B组)和去卵巢+雌激素的治疗组(C组),每组24只.C组术后经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1 mg/kg,每周1次.术后4周在A、B、C组后腿股骨滑车建立骨软骨缺损模型(直径2 mm、深度1.5 mm).于造模后2,10,20周每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取后腿股骨髁,对骨软骨缺损区行micro-CT扫描观察骨质修复情况,检测并分析骨体积分数(BVF)、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鉴定软骨再生情况;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计数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分布情况;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代表成骨细胞活性的骨保护素(OPG)和代表破骨细胞活性的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MP-9的表达情况. 结果 (1)各时相点A、C组BVF 、Tb.N高于B组,Tb.Sp低于B组.2周时,A、C组形成的骨样基质多于B组,骨质修复更快;10,20周时,B组出现再生软骨下骨内囊肿(也称为囊性空洞)及软骨下骨板裂缝,骨质修复比A、C组差,病变部位破骨细胞增生活跃.(2)各时相点A、C组RANKL及MMP-9表达相对值较B组降低(P<0.05),OPG表达相对值较B组明显增高(P<0.01);A、C组破骨细胞计数低于B组(P<0.05).(3)各组均未见软骨层再生. 结论 (1)破骨细胞过度增殖导致囊性空洞及裂缝形成;(2)雌激素通过调控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活性,将提升骨质修复速度与质量,可应用于组织工程技术治疗骨软骨缺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