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两种不同入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对比分析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手术入路有多种选择[1].有报道认为,Stoppa入路相比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的优点[2].但两者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对比尚缺乏相关报道.为此,笔者对上述两种不同入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李敬中;向峥;黎华茂;林晓岗 刊期: 2014- 07
-
多切口多枚小钢板治疗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
目的探讨多切口多枚小钢板(multiplelow-profileplate,MLPP)内固定治疗Rüedi-Allg(o)wer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3月采用多切口MLPP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21例pilon骨折患者资料.其中Rüedi-Allg(o)werⅡ型7例,Ⅲ型14例.根据X线片及CT显示的骨折折线累及范围选择多个切口,采用MLPP固定骨折......
作者:唐三元;杨辉;李远辉;孙鸿涛;詹鹏;唐天华 刊期: 2014- 07
-
应用第一、二掌骨外支架联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Bennett骨折是指发生在第一掌骨基底部的腕掌关节内骨折,约占成人第一掌骨骨折的1/3,由于该类型骨折的不稳定性常需手术治疗[1-2].虽然已有众多手术方法见诸报道,但针对该骨折的治疗仍颇具挑战性[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2006年3月-2012年6月采用第一、二掌骨外支架联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15例新鲜Bennett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淦;禹宝庆;潘思华;周海燕 刊期: 2014- 07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近年来,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如果骨折后不及时、不合理处理,很容易出现卧床不起,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发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甚至出现褥疮,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为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优劣,笔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一2013年1月在我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时文;李宣明 刊期: 2014- 07
-
外源性音猥因子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室管膜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音猥因子(sonichedgehog,Shh)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室管膜区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的增殖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55只,任意选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50只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于T1o节段制作大鼠急性SC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h组和SCI组,每组25只.分别于伤后1,3......
作者:马延超;董海涛;王翠芳;张海鸿;康学文;夏亚一;董平 刊期: 2014- 07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和慢性脑缺血患者周围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PC表面标记CD34、CD133和激酶插入嵌合受体(kinaseinsertdomainreceptor,KDR)用于鉴定循环EPC数.分别从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30例)发病24h内和慢性脑缺血患者(缺血组,20例)和无脑缺血症状患者(对照组,10例)采......
作者:龚如;万杰清;樊翊凌;江基尧 刊期: 2014- 07
-
加长骶髂螺钉和普通骶髂螺钉治疗单侧骶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对加长和普通两类骶髂螺钉固定治疗单侧骶骨纵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比较,从而为临床置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TileC型骨盆损伤(单侧骶骨纵行骨折)模型,分别模拟加长和普通两类骶髂螺钉(共6种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对模拟站立位状态下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螺钉大应力等指标进行量化和比较.结果骶1和骶2各自1枚加长骶髂螺钉固定均优于同层面的1枚普通骶髂螺钉固定;两个骶骨层面各置1枚加长骶......
作者:赵勇;邹德鑫;孙涛;付胜强;赵宇驰;谭江威;王丹;张树栋;刘扬德 刊期: 2014- 07
-
多巴胺受体在大鼠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肠黏膜功能的变化及多巴胺受体在肠黏膜屏障功能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脑损伤组、多巴胺组、拮抗剂组,每组6只.术后7d取大鼠肠黏膜组织、尿液等标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尿液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比值(L/M);HE......
作者:张旋;姜小鹰 刊期: 2014- 07
-
扁桃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BMSC在体外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等,是一种良好的种子细胞,在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但是,培养BMSC通常需要抽取骨髓,可引起局部疼痛不适等并发症,且获得的BMSC数量、增殖力、多向分化潜能随着供体年龄的增长而下降[2].因此,寻找一种取材方便、步骤简单、供者痛苦小的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笔者探讨从扁桃体组织中分离、培养间......
作者:丁刚;张丽;方军;孙伟元;汤瑞玲;孙婷 刊期: 2014- 07
-
表皮神经嵴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策略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但仍不能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未来研究的重点倾向于联合多种治疗方法共同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细胞基础治疗是目前有前景的方法,国内外研究均证实,不同类型的干细胞或体外前体细胞可以对感觉和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在神经损伤修复后细胞替代疗法中,神经干细胞是所有成熟干细胞中与脊髓为相关的候选者.然而,由于神经干细胞的来源限制,自体移植是不能实现的,......
作者:张洁元;段朝霞;李兵仓 刊期: 2014- 07
动态资讯
- 1 早期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肺挫伤的治疗作用
- 2 电阻抗监护小猪腹膜后注血模型的研究
- 3 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 4 大鼠轴索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Tau蛋白的表达
- 5 后踝骨折以关节负重区影响的实验研究
- 6 大鼠瓦斯爆炸伤伤情特点
- 7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 8 救治严重创伤的控制损害策略和方法
- 9 下颈椎骨折分型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 10 儿童钝性心脏损伤手术治疗二例
- 11 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在大段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12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急处理
- 13 25例子弹取除术分析
- 14 汽车正向碰撞所致交通伤的实验研究
- 15 颅脑特殊结构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形成的影响
- 16 305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
- 17 Ⅰ期540°截骨矫形治疗颈椎外伤后僵硬性屈曲侧弯畸形一例
- 18 糖原合成酶激酶-3抑制剂与1,6-二磷酸果糖联合应用对大鼠肝脏创伤的影响
- 19 两种占位器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比较
- 20 纱布填塞在11例腹腔出血急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