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改良双TightRope袢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关节是一个微动关节,在上肢活动时,肩锁关节有三种移位方式,分别是前后、上下移动和锁骨沿长轴旋转[1].肩锁关节稳定依赖关节囊、韧带及附着的肌肉、筋膜组织维持,其中喙锁韧带粗大、坚强,是整个肩胛带的悬吊系统,在限制锁骨上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肩锁关节脱位在遭受高能量直接或间接暴力时容易发生,主要是关节周围相关韧带断裂所致.目前,对于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应行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2].......
作者:董佩龙;唐晓波;王健;朱振安 刊期: 2015- 01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翻修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术治疗初始内固定失效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7~76岁,平均54岁.Ⅰ期失效的内固定包括动力髋螺钉(DHS)7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8例,Gamma钉2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2例......
作者:独行业;周正明;殷小军;顾家烨;徐耀增 刊期: 2015- 01
-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空间移位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测量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的空间移位程度并进行三维重建,为临床评估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GardenⅢ型40例,GardenⅣ型40例)双侧股骨近端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生成双侧股骨近端三维模型.通过软件的三维测量技术计算股骨头空间移位参数,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GardenⅢ型、Ⅳ型股骨头小凹......
作者:付鑫;韩哲;马信龙;张弢;徐桂军;王树俊;徐康;卢晋;姜轩 刊期: 2015- 01
-
创伤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治疗效果和评价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是因外伤、手术或脑卒中等原因引起的一种涉及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目前,对于RSD的诊断尚缺乏一种既灵敏又可靠的检查手段,早期诊断不明确也常常导致漏诊和误诊,以致遗留迁延难愈的并发症.笔者对创伤后继发RS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RSD综合治疗方法的效果.......
作者:高彦平;王国林 刊期: 2015- 01
-
Barton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调查Barton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03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所有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Barton骨折进行回顾分析.将2003-2007年资料定为A组,2008-2012年资料定为B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及年龄段分布.结果共诊治Barton骨折160例,占尺桡骨远端骨折的1.392%(1......
作者:殷兵;杨宗酉;陈伟;赵海涛;李彦森;刘松;孙家元;张如云;王海立 刊期: 2015- 01
-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
目的比较低分子量肝素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疏血通对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1月下肢骨折患者1037例,出现DVT患者79例,DVT发生率7.6%,纳入研究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岁(26~8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A组,19例)和联合组(B组,23例)治疗.A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钠4250IU皮下注射,2次/d;B组使......
作者:赵磊;吴春生;张英泽;李志杰;宋朝晖;宋连新;彭阿钦 刊期: 2015- 01
-
原代大鼠雪旺细胞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纺纳米纤维支架上的生长
目的探讨原代大鼠雪旺细胞(SCs)在不同拓扑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电纺纳米纤维上生长的特点,为后续在体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构建具有随机或有序拓扑结构的PMMA电纺纳米纤维,并测定其生物相容性;利用PMMA薄膜组作为对照,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显色手段,分析SCs在随机及有序纤维支架上的细胞形态和生长方向,以及胞体及突起与纤维结构的依存关系.结果构建的PMMA电纺纳米纤维具......
作者:夏海坚;刘丹;钟东;晏怡;夏永智;唐文渊;孙晓川 刊期: 2015- 01
-
聚D,L-乳酸多孔支架的体外相容性研究
目的评估聚D,L-乳酸(PDLLA)三维多孔支架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类材料的可行性,为进一步进行体内试验提供依据.方法将分离、获取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0,3,6,9,12周组),分别用含体积分数20%降解液(0,3,6,9,12周时的PDLLA降解液)的细胞培养液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以不含有降解液的细胞培养液或者成骨诱导......
作者:朱水涛;王群波;邵高海;卢旻鹏;余雨;李波 刊期: 2015- 01
-
术后疼痛大鼠切口组织Toll样受体4及其下游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大鼠切口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下游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4只,体重200~250g,建立大鼠术后疼痛模型.于术前1d、术后0.5,1,2,6,12h及1,2,3,5,7d测定术侧与非术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MWT);于术前1d、术后2,8h、1,2,3,5,7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皮肤切口组织TLR4......
作者:邢娜;李会新;王中玉;柏莉莹;孔存龙;卫新;张卫 刊期: 2015- 01
-
脂氧素相关受体研究进展
脂氧素是由Serhan等[1]在人类白细胞中发现的一种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产物,通过细胞表面的多种膜受体在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已发现的参与介导脂氧素生物学效应的受体包括脂氧素A4受体(ALX)、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1(CysLT1)和芳烃受体(AhR).笔者就脂氧素相关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文爱清;滕方;蒋建新;张力 刊期: 2015- 01
动态资讯
- 1 建立冲击伤复合液体火箭推进剂中毒模型的实验研究
- 2 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 3 伤科接骨片治疗创伤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 4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脊髓损伤
- 5 一氧化氮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 6 1016例伤员损伤程度评分法与创伤严重度改良评分法比较
- 7 <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改为半月刊
- 8 肺撕裂伤的CT分型及临床意义
- 9 下颈椎损伤分类评分系统的评估及临床应用
- 10 1235例胸部交通伤特点及救治分析
- 11 心肌营养素-1基因转染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12 脑血管损伤66例
- 13 海马神经元损伤后PTEN表达水平与AMPA受体亚基表达定位变化的研究
- 14 Trigen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 15 合并开放性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的急诊处置
- 16 一例严重多发伤伴致死性三联征患者的护理
- 17 Z-plate早期内固定治疗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60例
- 18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颅骨缺损
- 19 髁突矢状骨折复位钳的研制及临床效果评价
- 20 关节镜及C形臂X线机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