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17年第11期文章
  •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克氏针、空心螺钉、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5年8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56例儿童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为闭合复位失败后改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内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克氏针组(18例)、空心螺钉组(21例)和小儿髋部LCP组(LCP组,17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干角丢失、骨折愈......

    作者:周颖;王波;楼跃;唐凯;张志群;林刚;孙祥水 刊期: 2017- 11

  • 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结合硫酸钙骨粉移植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ORIF+硫酸钙骨粉移植组(植骨组)和ORIF组(对照组).植骨组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9~62岁[(41.6±12.9)岁];SandersⅢ型12例,Ⅳ型......

    作者:樊军;隆晓涛;罗意;彭静 刊期: 2017- 11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内质网应激反应及Caspase-12介导的凋亡在EPO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1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EPO治疗组(EPO组)、TBI组和TBI+EPO治疗组,各组35只.采用液压脑损伤方法制作大鼠TBI模型,伤后6h腹腔注射EPO(5000U/kg).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

    作者:刘文超;温良;王浩;孟源源;杨小锋 刊期: 2017- 11

  • 距骨颈骨折治疗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早记录的距骨颈骨折可追溯至公元前500年.而真正系统地认识距骨颈骨折则在二战时期,Anderson[1]通过对大量飞行员的观察和治疗,认为距骨骨折与航空飞行有极大的关联性,故又将距骨颈骨折称为:“飞行员距骨”.距骨是连接小腿和足部的桥梁,有着独特的解剖形态和功能,是唯一一块表面缺乏肌肉和肌腱附着的跗骨,大约2/3的距骨表面均覆盖关节软骨.距骨有致密的软骨下皮质,抗压能力强,故距骨骨折一般均由高能量......

    作者:范峥睿;马信龙;马剑雄;王颖;孙磊;卢斌 刊期: 2017- 11

  • 颅脑创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颅脑创伤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是青壮年中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之一[1].颅脑创伤也是我国创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2].随着颅脑损伤救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随着病程迁延,部分生命得到挽救的患者却陷入不同严重程度及不同时程的意识障碍,包括昏迷、植物状态、微意识状态.这些意识状态持续时间可能从几天到几周甚至几年.大部分颅脑创伤患者经历......

    作者:游文栋;温良;杨小锋 刊期: 2017- 11

  • 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有创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9年10月-2016年6月349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是否并发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分别进行对比分析.与并发颅内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为颅内破裂动脉瘤、探头类型、探头置入方式、探头留置时间、是否行开颅手术、开颅手术时间、是否合并颅底骨......

    作者:龙连圣;王伟;辛志成;王聪;赵耀东;李夏良;蒋超超;苏强;吴钟华;章元;胡夷;施顺孝;范顺志 刊期: 2017- 11

  • 有创颅内压联合经颅多普勒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救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联合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救治中的作用及其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PADB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19~70岁,平均43.6岁.120例患者根据是否行颅内压监测及监测方式分为三组,其中未行颅内压监测(A组)37例,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B组)40例,有创......

    作者:王聪;龙连圣;辛志成;李夏良;蒋超超;王伟;苏强;吴钟华;章元;胡夷;施顺孝;范顺志 刊期: 2017- 11

  •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颅高压特别是已发生脑疝的颅高压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而去大骨瓣减压术是硬膜下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易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1-2].若处置不当,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4].有明显占位效应和中线移位的硬膜下积液,往往需要积极的手术干预,清除积液引起的颅内占位效应,解决脑组织受压移位引起的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问题.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6年......

    作者:沈国良;牟朝晖;李春茂;吴剑;李兴;李少阳;潘婉婉 刊期: 2017- 11

  • 脑室外引流和颅内压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救治中的价值

    颅内压增高是创伤性脑损伤(TBI)后造成病情急剧变化以至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1],对伴有明显脑血肿、脑挫伤的TBI,去骨瓣减压术虽有争议[2],但不失为一种急速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的措施.临床上有部分TBI患者在影像学上未见明显血肿,但存在弥漫性脑肿胀,大部分临床医师为了降低颅内压仍会选择标准去骨瓣减压或者改良去骨瓣减压治疗[3-4].笔者通过脑室内置入带有颅内压监测的引流管,不仅可以有......

    作者:秦虎;汪永新;徐丹书;张丽娜;朱晓峰;刘冬;李亚宾;王增亮;更·党木仁加甫 刊期: 2017- 11

  • 严重骨盆骨折早期外科止血技术的相关问题

    严重骨盆骨折一直是创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病死率高达70%[1].随着血管介入、髂内动脉结扎、骨盆填塞等多种外科止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也徘徊在30%~50%[2].不同的创伤中心对这些技术的选择应用有不同倾向,而基层单位对这些止血技术的选择则受到条件限制.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规范、有效选择这些外科手段,提高止血效果,降低病死率,这仍然是严重骨盆骨折早期救治的重点.只有成功实......

    作者:胡平 刊期: 201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