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16年第12期文章
  • 全踝关节镜技术治疗Tillaux-Chaput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全踝关节镜技术治疗Tillaux-Chaput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采用全踝关节镜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1例Tillaux-Chaput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6~55岁[(25.5±12.8)岁].右侧12例,左侧9例.单纯Tillaux-Chaput骨折16例,Tillaux-Chaput骨折合并腓骨近端骨折5例.经X线片确诊18例......

    作者:冯仕明;王爱国;张在轶;程建;周明明;郝云甲 刊期: 2016- 12

  • 足踝平衡训练治疗创伤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

    目的探讨足踝平衡训练对创伤性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CAI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17例,女28例;年龄13~26岁,平均19.6岁.左足23例,右足22例.试验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14~27岁,平均20.3岁.左足19例,右足26例.对照组仅完成基础肌力训练,试验组完成基础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加平衡训练(......

    作者:庞显伦;庞博;秦昊 刊期: 2016- 12

  • 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检索1996-2016年PubMed、SpringerLink、EMBASE、TheCochraneLibrary、Medline、ScienceDirect、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疗效对比的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髓内......

    作者:罗世彤;高宏;刘峰瑞;赵绅君 刊期: 2016- 12

  • 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原因分析及方法总结

    一般而言,一台简单的内固定装置取出手术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即可完成,但遇到螺钉卡死、螺钉帽滑丝及工具不匹配者往往导致内固定取出困难甚至无法取出.内固定物取出困难的概念参考Maehara等[1]提出的定义,结合本组患者特点,将内固定取出困难定义为:在取出螺钉时出现螺钉、螺母与内固定物或骨质卡死,螺钉钉帽内壁损坏、滑丝及内固定取出器械损坏,导致不能通过常规工具取出内固定物,而需要特殊工具或方法才能取出内......

    作者:王武;张飞;武忠炎;崔泳 刊期: 2016- 12

  • 双锚钉治疗青少年髌骨下极套状撕脱骨折的近期疗效观察

    髌骨下极套状撕脱骨折多见于儿童,临床较少见,由于其发生率低,临床工作中骨科医师认识不足,易误诊或漏诊,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1].传统固定方式如荷包缝合、纵向钻孔矩形丝线固定或张力带固定等[2-4]均存在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锚钉广泛应用于撕脱骨折、韧带修复重建手术,此类损伤开始应用锚钉修复.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青少年髌骨下极套状撕脱骨折4例,采用双锚钉缝合治疗......

    作者:张申申;王磊;郭卫中 刊期: 2016- 12

  •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不同手术入路比较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并不少见,在所有胫骨平台骨折中发生率约7%~15%[1-2],约占双髁骨折的44%[3-4].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力线、关节面的平整和关节稳定性,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5].手术区域的显露是否充分是决定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常被腓骨头及肌肉韧带结构遮挡,且毗邻腓总神经、胫前动脉等重要结构,难以进行显露与固定.已有报......

    作者:王松柏;谷吕敏;周梧节 刊期: 2016- 12

  • 右美托咪啶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MIRI组及小、中和大剂量DEX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min后再灌注120min方法建立MIRI模型.小、中和大剂量DEX组于缺血前15min从股静脉分别以2.5,5和10μg·kg-1·h-1输注DEX至再灌注1......

    作者:莫晓飞;柯剑娟;冯晓波;张宗泽;王焱林 刊期: 2016- 12

  • 高温条件下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病理生理特点

    目的探讨高温条件下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病理生理特点.方法1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高温组(34℃)和常温组(25℃),每组64只.高温组在34℃环境下预处理12h,常温组一直置于25℃环境下.经股动脉按大鼠全身血量的40%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两组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液电解质(Na+、K+)和血浆渗透压变化,检测肝肾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EA)]、动脉......

    作者:马圣;段晨阳;张紫森;赵洪梁;李涛;刘良明 刊期: 2016- 12

  • 动脉内高压注射法制备创伤性颅底动脉损伤动物模型

    目的利用动脉内高压注射法制备创伤性颅底动脉损伤(TSBAI)动物模型并探讨其价值.方法新西兰兔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动脉内高压注射组(实验组,20只)、颈动脉内无张力注射组(假手术组,20只)和单纯显露颈动脉组(对照组,10只),观察模型动物存活情况,用CT血管造影(CTA)测量颈动脉直径,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受累颈动脉病理结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死亡3只,其余17只存活良好,模型动物制备成功率......

    作者:梅其勇;国小钰;郭猛;牛欣凯;姜光荣;白如林;于明琨;孙克华;黄承光 刊期: 2016- 12

  • 壳寡糖对大鼠颅脑冲击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壳寡糖对大鼠颅脑损冲击伤(BBI)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BBI组、壳寡糖干预组,每组30只.BBI组采用高压冲击装置制作实验动物模型.壳寡糖干预组在BBI前腹腔注射20mg/kg壳寡糖,1次/d,连续5d.对照组和BBI组给予等量等渗盐水.采用迷宫试验、爬杆试验和反射试验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ELI......

    作者:刘颖;白娟;柳云恩;佟昌慈;张玉彪;丛培芳;刘学磊;史秀云;金红旭 刊期: 201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