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锁定接骨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proximalfemoralplate,LPFP)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2例,根据Evans分型:Ⅲ型16例,Ⅳ型10例,Ⅴ型6例.采用LPFP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患髋功能.结果全部32例患者获得平均12.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失败,无股骨头缺血性......
作者:侯振海;施建国;姚远;叶虹;郑隆宝;倪志明;姚军 刊期: 2009- 10
-
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35例
膝关节外伤后发生创伤性骨折的概率很高,其中尤以胫骨平台的骨折为常见.Watson等[1]报告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1%.其中有一部分骨折类型在普通X线平片上很难发现明确的骨折线,称为隐匿性骨折.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在创伤急诊中并不少见,侯国富等[2]发现32例经CT证实为胫骨平台骨折中有4例(13%)隐匿性骨折.......
作者:徐丁;徐华梓;洪建军;郭晓山;代风波;吴剑彬;水小龙 刊期: 2009- 10
-
撬拨辅助钉道控制在闭合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意义
目的评估术中使用斯氏针撬拨辅助钉道控制闭合复位的效果.方法23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术中用斯氏针置入股骨大转子后部协助复位,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或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结果23例患者手术时间30~55min,平均39min,出血量50~120ml,平均76ml.术中透视、术后X线复查骨折对位对线优良,骨折全部获得愈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股骨近侧......
作者:王建东;王秋根;桑伟林;王传舜;赵奇;李凡 刊期: 2009- 10
-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53例
目的探讨微创固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在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技术要点.方法2003年7月-2007年2月,采用LISS治疗53例股骨远端骨折.骨折按AO分型:33A1型2例,33A2型11例,33A3型10例,33C1型3例,33C2型15例,33C3型12例.手术方法:对股骨髁间的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而股骨干骺端骨折则闭合复位,再通过小切......
作者:王宏川;庞贵根;曾宪铁;陈新;张亚非;马宝通 刊期: 2009- 10
-
神经干细胞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联合移植对大鼠脊髓半切空洞损伤的修复作用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功能和形态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制成脊髓L1~L2左侧半切空洞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A组)、损伤后移植PAS组(B组)、移植NSC组(C组)、NSC和PAS按2:1比例联合移植组(D组),每组15只.伤后1,4,8周进行伤侧下肢BBB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
作者:李民;曾琳;刘媛;龙在云;李应玉;伍亚民 刊期: 2009- 10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烫伤大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严蕈烫伤延迟复苏大鼠体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变化及其对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将13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烫伤组(32只)、烫伤组(32只)、丙酮酸乙酯(EP)干预组(32只)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抗体干预组(32只).后4组实验动物再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烫伤后1,3,5,7d......
作者:黄立锋;姚咏明;张立天;董宁;于燕;盛志勇 刊期: 2009- 10
-
骨应力监测传感系统的构建及在牵张成骨中的应用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对骨愈合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的骨外固定传感系统.方法利用Solidworks2007软件设计扣合式全环外固定装置,并与半环外固定装置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将S型拉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盒、数据分析软件组合成骨应力监测传感系统.进行基于动物实验的胫骨应力检测,通过实时X线判断骨愈合情况,形态学观察不同速度延长组愈合效果的差异,并与实时监测的应力值相对应.结果力学性能测试证明,全环扣合式外......
作者:罗阳;王序全;张雪;王珏;侯天勇;张泽华;叶青;唐远林;陈卫军;府伟灵 刊期: 2009- 10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成骨诱导中碱性磷酸酶对其成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定向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LP)对hB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骨髓,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在DMEM条件培养基诱导hBMSCs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测定成骨细胞ALP分泌量及成骨细胞胞内ALP含量,RT-PCR检测成骨细胞ALPmRNA的表达.结果梯度密度离心和黏附贴壁法联合......
作者:柳向东;唐朝晖;白祥军;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9- 10
-
载银敷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创伤愈合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医用敷料的要求逐渐提高,载银敷料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有效抵抗病原菌的侵染,而且对伤口愈合和皮肤再生具有显著疗效.20世纪末,市场上已有多种类型的载银敷料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伤口的需求[1,2].近几年,人们又研制出多种新型的载银敷料,该类产品已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
作者:焦展;安胜军;温昕;侯志飞 刊期: 2009- 10
-
NF-κB在大鼠颅脑损伤后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不同阶段NF-κB及其下游炎症因子与神经元凋亡的共变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颅脑损伤组、颅脑损伤+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并在处理后6,24,168h分别用免疫组化、RT-PCR、TUNEL法测定脑组织NF-κB、TNF-α和神经元凋亡水平.结果在颅脑损伤后急性、亚急性期,颅脑损伤组损伤灶周围脑组织中NF-κB、TNF-α较假手......
作者:濮宏建;方黎明;朱岁军;单华;李伟;唐超 刊期: 2009- 10
动态资讯
- 1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研究
- 2 腰椎骨折脱位合并小肠内疝一例
- 3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
- 4 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脂肪来源基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 5 创伤性额-眶部颅骨缺损合并脑脊液漏的治疗
- 6 导向器辅助下个体化后路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评价
- 7 开放性跟骨骨折的早期规范化治疗
- 8 创伤性膈疝胃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9 重型颅脑伤合并胸外伤33例
- 10 256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
- 11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早期气管切开的应用及其意义
- 12 急性创伤性主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治
- 13 微创治疗骨盆前后环骨折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 14 脂多糖刺激肺血管内巨噬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的意义
- 15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 16 严重创伤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17 眼内异物取出后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与疗效
- 18 不同强度训练对豚鼠跟腱基质的影响
- 19 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0 外伤性病理脾破裂的特点与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