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股骨近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髋部常见骨折之一,尤其好发于老年人,且这种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Jensen-Evans分型:Ⅲ、Ⅳ、V、R型)[1].由于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或心肺方面等基础疾病,致死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原有基础疾病的恶化及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对于能耐受手术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多倾向于尽早手术治疗,以尽可能让其能够早期下床进行活动,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风险,并提......
作者:盛红枫;徐卫星;王瑾;卢笛;丁伟国;许新伟;张春 刊期: 2017- 01
-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Corail柄假体周围骨折原因与防治
目的探讨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中发生Corail柄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2016年3月初次THA术中Corail柄假体周围骨折18例(18髋)患者,其中男7髋,女11髋;年龄42~81岁,平均57.6岁.原发疾病:炎性关节病6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髋,髋关节发育不良4髋,股骨颈骨折3髋.患者局部存在问题14髋(78%),其中合并骨质疏松1......
作者:张启栋;郭万首;岳德波;史振才;张念非;孙伟;刘朝晖;王卫国 刊期: 2017- 01
-
三维数字规划结合导航与单纯导航下经皮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数字规划结合导航下经皮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技术与单纯导航下经皮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9例采用导航下经皮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累及前柱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1~66岁,平均39.3岁.骨折按AO分型:A3型17例,B1型2例.根据术前是否应用三维数字规划分为三维数字规划结合导航组(A组......
作者:聂玉琪;汪国栋;孟乘飞;蔡贤华;刘曦明 刊期: 2017- 01
-
倒置微创内固定系统与Gamma钉治疗伴外侧壁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倒置微创内固定系统(uss)与Gamma钉治疗伴外侧壁骨折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对列研究分析2010年6月-2013年6月LISS倒置固定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伴外侧壁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随访>12个月的患者52例.根据内固定材料将患者分为两组:LISS倒置固定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62.5±12.4)岁.按AO分型:A2.2型6例,A2.3型5......
作者:韩雷;胡云根;方伟利;金波;许世超 刊期: 2017- 01
-
基于CT三维重建图像的胫骨平台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胫骨平台三维形态学研究及其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计划的指导意义.方法将98例(男56例,女42例)正常成人胫骨平台(正常胫骨平台组)的多层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应用三维空间点、线、面三元素结合的测量模式对胫骨平台进行三维形态学分析,比较正常胫骨平台三维测量参数性别间差异.并以此测量方法评估30例(男15例,女15例)胫骨平台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组)的三维形......
作者:张毅杰;陈雁西;张坤;强敏菲;贾小阳;李浩博;姜雨晨 刊期: 2017- 01
-
早期全面手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全面手术(ETC)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5.1±13.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Tile分型:B型8例,C型1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按照ETC理论接受治疗,急诊联合多科室抢救生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病情平稳后均于24~48h内行Ⅰ期切开......
作者:李宇能;孙旭;杨明辉;吴新宝;王满宜 刊期: 2017- 01
-
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微小RNA-124变化及其与轴突再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微小RNA-124(miRNA-12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轴突再生的关系.方法将91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BI组63只和对照组28只.TBI组制作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伤模型,分别于TBI后12h、1,3,7,14,21,28d处死,取损伤区脑组织用于实验;对照组仅去骨窗,不予撞击损伤.分别采用HE染色进行损伤区观察,实时PCR检测miRNA-124的......
作者:苏鑫洪;叶玉勤;贺晓生 刊期: 2017- 01
-
抗血小板治疗对中老年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轻型创伤性脑损伤(mildtraumaticbraininjury,mTBI)为伴有短暂意识丧失、伤后有逆行性遗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14~15分的颅脑损伤[1].国内对mTBI的诊断标准(指单纯性脑震荡伴有或无颅骨骨折):(1)昏迷0~30min;(2)仅有轻度头昏、头痛等自觉症状;(3)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2].其年发病率在美国可达503.1/100000[3],其伤后颅......
作者:刘慧权;张建宁;尹悦;柳兴军;陈子祥 刊期: 2017- 01
-
老年髋臼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臼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呈递增趋势,患者平均年龄也明显上升[1-3].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折类型复杂,其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暂无长期随访结果证实,因此,老年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案目前仍有争议.笔者阐述老年髋臼骨折的诊疗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作者:吴新宝 刊期: 2017- 01
-
胸腰段椎体骨折分型对手术入路选择的指导价值
胸腰段椎体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如何有效、合理地治疗胸腰段骨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从经典的Denis分型[1]、AO分型[2]及修订版[3],到目前为热门的胸腰椎损伤分类和严重度评分(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UGS)分型[4],无不是为了寻求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佳解决方案.这些分类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采取何种治疗方......
作者:贺宝荣;郝定均 刊期: 2017- 01
动态资讯
- 1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 2 复位加压固定圈、可吸收线及丝线(三层)网状张力带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
- 3 腔镜辅助下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外科手术
- 4 结肠损伤的处理
- 5 动力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不稳定骨折
- 6 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不同类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 7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克氏针移位进椎管一例
- 8 性激素的脑保护作用
- 9 小切口全髋置换术
- 10 多发伤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 11 Toll样受体4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 12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有限元法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 13 Halo-vest支架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 14 脾脏切除对颅脑创伤大鼠死亡率及脑含水量的影响
- 15 低能量暴力致Lisfranc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 16 中华医学会音像出版社VCD发行
- 17 术中唤醒试验在严重脊柱黄韧带骨化症手术中的应用
- 18 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运动功能恢复
- 19 颈前路低切迹钛板内固定在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 20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动态体重监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