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电子顺磁共振观察
采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等氧自由基清除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研究,已有文献[1]报道,从而间接证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氧自由基介导的[2].笔者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对大鼠腹壁岛状皮瓣在缺血再灌注后所产生的氧自由基进行了直接检测[3].报告如下.......
作者:杨国华;杨春珠;李志海;孟庆刚;孙琪 刊期: 2000- 01
-
机械通气在多发伤抢救中地位的探讨
多发伤病情危重,常伴有颅脑外伤、胸部外伤及休克等,急性低氧血症发生率高,易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甚至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所以,机械通气在多发伤救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将我院1996年1月~1998年7月间204例多发伤救治中机械通气(MV)的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干建新;吴雪海;周君富;江观玉 刊期: 2000- 01
-
两岁以下婴幼儿颅脑外伤临床特点
婴幼儿颅脑外伤由于其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等的特殊性,导致了诊断及治疗的复杂性.笔者1987年1月~1998年1月共收治114例2岁以下颅脑外伤婴幼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高;张建民;童鹰;陶祥洛 刊期: 2000- 01
-
髋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
髋部隐匿性骨折不易被常规X线检查发现,早期诊断困难.我院自1988年10月~1997年9月共收治髋部骨折497例,其中14例初次X线检查未发现骨折,后经进一步检查并手术证实确有骨折存在.笔者着重就14例误漏诊原因及诊断方法的选择,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髋部隐匿性骨折的认识,减少误漏诊的发生.......
作者:黄长明;童星杰;杨立民;包锦昌 刊期: 2000- 01
-
52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合并骨折的治疗
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合并骨折是一种严重损伤,在工伤和交通事故中屡有发生,常合并有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损伤,若处理不当,常造成肢体残废.我院于1993年6月~1998年6月收治52例,报告如下.......
作者:蒋振营;张彦军;屈冠军;邢士濂 刊期: 2000- 01
-
外伤性大肠穿孔的术中检出及处理
外伤性大肠穿孔占腹部穿透伤的20%~33%[1],术前若未能确诊,一旦漏诊可造成严重并发症.我院近10年收治外伤性大肠穿孔患者46例.现就其术中诊治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检查和处理方法,以提高检出率和治愈率.......
作者:郑乃国;姜军;黄武 刊期: 2000- 01
-
颌面部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相关生长因子变化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颌面部软组织爆炸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伤口液中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创伤愈合中血管再生过程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家兔颌面部爆炸伤动物模型,以KTY-04型雷管为爆炸源,复制颌面部爆炸损伤,选用聚乙烯醇(PVA)海绵收集伤口液,双抗体夹心酶(ELISA)法检测VEGF和bFGF含量.结果VEGF含量在伤后第1周内稳步上升,伤后1~......
作者:张从纪;李慧增;周树夏;杨军;孙远;史文进 刊期: 2000- 01
-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技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Tile创伤分类,对不同的创伤类型应用相对应的作用力进行固定,达到消除骨盆骨折移位、稳定骨盆环的目的.结果本组16例,1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术后死亡;1例未随访;14例获得平均10.1个月随访,总优良率为85.7%(12/14).结论外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不增加副损伤等优点.对于骨盆后侧韧带保持完整的Tile......
作者:刘利民;雍宜民;沈惠良 刊期: 2000- 01
-
齿状突Ⅱ型骨折加压螺丝钉内固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解剖测量和生物力学试验,探讨齿状突Ⅱ型骨折直接螺丝钉内固定的方法.方法选择45具国人枢椎骨标本和50例正常成人颈椎标准X线侧位片,测量枢椎的相关外径和齿状突倾角;选用10例新鲜寰枢椎骨韧带标本,利用SWD-10型万能材料机和50-NJB扭转试验机,测试齿状突骨折后3种不同螺丝钉内固定前后水平方向的剪切刚度及扭转刚度.临床选用6例新鲜齿状突Ⅱ型骨折病人,采用单枚直径4.5mm的加压螺丝钉......
作者:杨双石;刘景发;吴增晖;徐国洲 刊期: 2000- 01
-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对63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后路融合术.其中齿突骨折46例,横韧带断裂13例,陈旧性寰椎椎弓骨折4例.45例行枕颈融合术,18例行寰枢椎融合术.结果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58例平均随访8个月(6~9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不稳引起神经症状者均适合于后路融合手术.......
作者:倪斌;贾连顺;刘洪奎;侯铁胜;戴力扬;袁文;朱海波;陈德玉;包聚良;赵定麟 刊期: 2000- 01
动态资讯
- 1 第三届全国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学术交流会纪要
- 2 多发伤中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对策
- 3 接力逆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共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
- 4 带胸大肌蒂锁骨膜瓣转移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
- 5 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
- 6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翻修中的应用
- 7 螺栓与钢板联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 8 尿道损伤134例
- 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弥漫性脑损伤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 10 强啡肽致脊髓损伤后κ阿片受体机制的新证据
- 11 脊神经编码与损伤分型的初步研究
- 12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伴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 13 生长激素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 14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 15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
- 16 过氧化氢在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 17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放射复合伤后损伤区皮层的自噬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 18 合并椎间盘损伤Hangman骨折的外科治疗
- 19 医用聚酯无纺布复合硅橡胶人工颅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 20 脱钙骨基质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远期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