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21例
1985年以来,我科收治四肢主要血管损伤78例,其中肢体骨折合并血管损伤21例,占27%.......
作者:邱雪立;蔡植英;林本丹;钟志刚 刊期: 2000- 02
-
45例重度创伤病人ICU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ICU1995年2月~1998年10月共收治重度创伤病人45例,抢救成功率为75.5%.现就其治疗过程和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曹浩强;费建国;倪全法;孔凡创 刊期: 2000- 02
-
重型脑外伤后脑积水24例
笔者自1988~1998年收治重型脑外伤病人1596例,发生脑积水24例,占同期1.5%,其中2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吾太华;余国峰 刊期: 2000- 02
-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及其时序空间分布.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凋亡调节蛋白(Bcl-2、Fa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轻、重度脑损伤不同脑域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伤后6h出现凋亡神经细胞,高峰时间为伤后2~3d,持续时间可达14d.TUNEL阳性染色细胞按电镜检测分为表现为......
作者:冯海龙;高立达;黄光富;毛伯镛;谭海斌;廖晓灵;陈勇 刊期: 2000- 02
-
急诊电视内窥镜治疗外伤性胸腹腔内出血51例
目的改变胸腹腔内出血病人需要剖胸或剖腹止血与修补的治疗现状.方法在电视内窥镜系统监视和引导下,采用腔镜下缝合修补技术、电凝止血和(或)钛夹钳闭等方式进行处理,临床应用51例.结果除3例中转为开放性手术外,余全部在腔镜下完成手术,均在2~7d内出院.结论电视内窥镜手术系统同样适用于急性胸、腹腔内出血的病人,能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剖胸或剖腹治疗.......
作者:彭毅;蔡志明;陈泽波 刊期: 2000- 02
-
骶前纵韧带拉力及静脉注水试验对治疗骶前静脉丛破裂的临床意义
目的经尸体骶前纵韧带拉力及骶前静脉丛(PSVP)注水试验及临床实践,探讨PSVP大出血的治疗.方法测量34具成人尸体骶前纵韧带厚度,并行拉力试验.对20具成人尸体PSVP采用与血管走行方向垂直缝扎PSVP断裂各端,网膜填塞压迫骶椎体前穿通支静脉开口或人为骨性通道,将网膜缝扎在骶前纵韧带上,再向破裂处注水,观察水从缝扎处流出情况.上述方法在临床实践4例.结果骶前纵韧带可承受拉力2~5kg.注水后压力......
作者:朱明才;周庭永;张才全;王严庆;时德 刊期: 2000- 02
-
白介素-1及地塞米松对人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代谢及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介素-1(IL-1)及地塞米松对人下颌骨髁状突软骨(MCC)细胞增殖、代谢及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同位素掺入及狭缝杂交方法.结果IL-1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地塞米松一方面可促进细胞增殖,但同时却抑制了其胶原合成.二者在对前胶原基因表达影响方面作用相似,均可显著抑制软骨特征性的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48.6%和57.9%),而提高非软骨的Ⅰ......
作者:焦岩涛;王大章;胡静 刊期: 2000- 02
-
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内皮素-1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35g负荷压迫大鼠胸段脊髓(T8~9)5min,造成大鼠胸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借助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定位、定量研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ET-1mRNA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脊髓压迫伤后30minET-1mRNA表达明显增多,4h达高峰,一直持续至72h恢复至正常水平.ET-1mRNA表达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元细胞......
作者:鲁凯伍;侯铁胜;傅强;蒋应明 刊期: 2000- 02
-
分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新的分级机械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撞击装置,以撞击峰压(PP)和形变(DF)作外力参数,并保持较恒定的撞压时间,观察40只猫在不同撞击水平下的脑生理、病理变化和脑含水量.结果在低撞击水平(PP0.45kg/cm2,DF2.5mm),动物出现轻微脑损伤生理反应,病理改变仅局限于撞压处的脑浅层,脑含水量不增加;在中度撞击水平(PP0.65kg/cm2,DF3.5mm),则出现明显......
作者:谭源福;李耀华;林友俊;曹美鸿 刊期: 2000- 02
-
反义胶原纤维酸性蛋白逆转录病毒对胶质瘢痕增生的影响
目的研究抑制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基因表达对在体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构建反义GFAP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过病毒包装后,将获得的病毒上清液浓缩并通过微量注射的方法,引入大鼠脑穿刺损伤灶内,采用免疫组化及形态学观察的方法,研究重组反义GFAP逆转录病毒对脑损伤后胶质瘢痕形成的影响.结果重组反义GFAP逆转录病毒使脑穿刺损伤灶周围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反应性胶质化的典型特征消失,胶质......
作者:黄其林;蔡文琴;张可成 刊期: 2000- 02
动态资讯
- 1 持续股神经阻滞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
- 2 创伤性鼓膜穿孔不同临床时期创缘特征及干预
- 3 载脂蛋白E拟肽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血管再生的影响
- 4 严谨、求实,提高脊柱创伤治疗水平
- 5 骨盆前环骨折的微创钢板固定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研究
- 6 活性因子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 7 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红素氧化酶-1的表达
- 8 6240例铁路交通伤急救分析
- 9 电烧伤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内皮素、抗凝血酶Ⅲ和凝血因子的变化
- 10 手术创伤性颞浅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 11 钝性胸部外伤后心脏破裂25例
- 12 多发伤救治面临的挑战
- 13 强吞风挂钩食管内滞留并穿孔一例
- 14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
- 15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及其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 16 亚低温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 17 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后腰大肌血肿一例
- 18 93例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回顾性分析
- 19 桡骨远端骨折超声治疗效果的定量CT评价
- 2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海藻酸钙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