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13年第3期文章
  • 超声辅助脱细胞脊髓支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采用超声振荡结合化学萃取法制备大鼠脱细胞脊髓支架,观察其三维结构及生物学特性,为脊髓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采用超声振荡结合化学萃取(体积分数2%TritonX-100+体积分数2%脱氧胆酸钠)方法对大鼠脊髓进行脱细胞处理(脱细胞脊髓组),对照正常大鼠脊髓组织(对照组),观察该脱细胞脊髓支架的大体形态、组织学及超微三维结构特点,并检测该支架材料的孔径大小、孔隙率、含水率、酶解率、在......

    作者:阴洪;任先军;蒋涛;周长立;王开见 刊期: 2013- 03

  • 颅脑创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1960年,Penick等[1]首先报告1例新生儿在颅脑创伤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此后,颅脑创伤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逐渐得到深入研究,它包括了一系列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统称为凝血病.1颅脑创伤相关性凝血病1.1发病率颅脑创伤相关性凝血病的发病率在各个研究中差异较大,从15%到100%不等,这与临床研究中颅脑创伤严重程度、凝血病诊断标准、实验诊断技术以及研究规模等不尽相同有关[2].Harhangi等[......

    作者:王向;侯立军 刊期: 2013- 03

  • 颅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摘除策略

    目的探讨颅内异物的临床特点、诊断、摘除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采用CT及X线片定位联合术中C形臂X线机及超声定位,进行开颅异物取出手术,共取出异物35块,1例因术中异物移位,未能全部摘除,行二次手术摘除.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4~5分)16例,差(2~3分)3例,死亡(1分)1例.结论术前采用CT及X线片定位......

    作者:张申起;陈谦学;陈治标;郑必全;田道锋;蔡强;彭彬 刊期: 2013- 03

  • 对侧钻孔探查在对冲性颅脑创伤患者术中恶性脑膨出中的应用

    急性脑膨出是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处理棘手,死亡率高达50%~80%[1],尤其是术中出现的恶性脑膨出,预后更差.在对冲性颅脑创伤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中,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高.在术前、术中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可降低此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我科于2000年3月-2011年4月对54例对冲性颅脑创伤术中出现急性恶性脑膨出患者,未行急诊头颅CT复查,采用对侧钻......

    作者:赵明;何超;杜国森;王马军;潘柏林;方乃成 刊期: 2013- 03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g2+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sTBI)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与血清Mg2+浓度下降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sTB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静脉补充硫酸镁后,分别监测两组受伤后第1,3,7,14天血清Mg2+浓度及IgG、IgA、IgM含量,分析血清Mg2+浓度与各项体液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IgG、IgM含量在3,......

    作者:苏海;张毅;孙晓川;苏祖禄;贺学农;陈皓 刊期: 2013- 03

  • 损伤控制复苏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损伤控制复苏(damagecontrolresuscitation,DCR)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DCR的概念首先由美国创伤外科医师Hess等[1]和Holcomb等[2]于2006年正式提出;国内学者任建安等[3]以外科医师的敏感性,次年即向国人介绍了这一新进展,引起我国外科界重视并在临床初步应用.短短6年来,DCR作为有20年历史的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

    作者:高劲谋 刊期: 2013- 03

  • AF内固定系统和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柱是人体的中枢支柱,而胸腰段(T11~L2)脊柱恰好是活动椎与稳定椎的交界,因此,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严重者可造成截瘫,甚至生命危险.AF内固定系统是常用的脊柱内置物,结构简单,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常用且安全有效的方法.TSRH内固定系统既可用于前入路,也可用于后入路内固定,从胸椎到骶椎均适用,广泛用于创伤、畸形矫正、肿瘤和老年性退变患者的治疗.笔者回顾比较我院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两种手术......

    作者:宁凯;张浩沙强;李坤;王志刚;孟晓源 刊期: 2013- 03

  • 创伤性心脏大血管破裂:新的分类方法和手术选择

    心脏大血管外伤性破裂,是创伤致死的危急的因素,也是多发伤救治中首当其冲的问题.近5年,我院钝性伤主动脉破裂(blunttearaorticinjury,BTAI)患者收治量激增了数倍,而California大学医院从1987年起心脏破裂患者就开始激增[1].患者的增加,得益于急救运转的改善、超声与CT的普及,使其得以尽快送达医院并及时发现.......

    作者:杨建 刊期: 2013- 03

  • 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92例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交通伤和高处坠落伤等各类创伤明显增多,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病死率高,其症状和体征相互影响,相互掩盖,导致临床救治比较棘手[1].如果对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的认识不足,救治过程中疏于对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观察、监测,以至病情恶化甚至出现脑疝及死亡[2].现就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严重......

    作者:张华;陈君;樊玉霞;张玉琴 刊期: 2013- 03

  • CT影像对胸主动脉钝性伤的病灶形态分类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对胸主动脉钝性创伤(blunttraumaticthoracicaorticinjury,BTTAI)病灶的影像学分型,考量其分型对手术选择的参考价值.方法BTTAI共12例,按CT显示主动脉损害局部病灶的轮廓分为三型:A型,主动脉血管轮廓形态正常而管腔内有内膜片游离;B型,轮廓异常且造影剂渗漏到主动脉管腔外但局限于纵隔内;C型,轮廓异常且造影剂渗漏到胸腔.结合全身ISS、局部损害位置、手......

    作者:康慧;杨建;张仁宇;谭今;杨帆;张尔永 刊期: 201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