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17年第2期文章
  •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跟骨骨折多波及距跟关节面,容易造成关节面塌陷、骨质缺损与跟骨变宽,治疗不当常遗留扁平足、足部功能受限等后遗症,影响患足功能[1].切开复位内固定、纠正内外翻畸形、恢复足弓高度是目前为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性骨折(SandersⅡ~Ⅳ型骨折)的“金标准”[2-3].随着数字骨科的快速发展,跟骨骨折的治疗手段也更加丰富,微创骨折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以及早期患肢无负重功能锻炼已成为治疗跟骨骨折的新趋势.近......

    作者:林文琛;许耀明;林伟东;王育新;王守东 刊期: 2017- 02

  •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疗效

    胫骨多段骨折属于小腿严重创伤中的一种,多为高能量损伤造成的不稳定性骨折,常合并有明显的软组织损伤[1].由于血供受破坏且骨折愈合时间长,治疗不当易发生术后感染、内置物断裂、骨不连、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因此,如何保护胫骨血供、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治疗骨折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2].髓内钉固定一直是治疗长骨干骨折的“金标准”[3].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5月-2014年5月......

    作者:郭志民;龚星星;王瑛;石伟发;上官天丞;张萌;丘小春;田胜 刊期: 2017- 02

  • 支撑钢板或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

    目的探讨支撑钢板或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8例胫骨后pilon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0.5岁.Klammer分型:1型10例,2型12例,3型6例.Denis-Weber分型:B型26例,C型2例.采用支撑钢板固定14例,从后向前空心螺钉固定4例,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

    作者:孔祥如;朱裕成;杨太明;高先亭;马军;朱爱祥;许兴柏;王俊飞;郑欣 刊期: 2017- 02

  • 锁扣带袢钛板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

    严重踝关节骨折往往伴有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导致下胫腓联合分离、踝穴增宽、关节不稳而影响踝关节功能,约占踝关节骨折的13%[1].主要治疗方法为复位后行螺钉刚性固定,但刚性固定不符合下胫腓的微动特性,目前临床上尚有一定的分歧[2].近年来,有部分学者采用弹性固定重建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证实其稳定性与螺钉相当,但在生物力学上优势明显[3].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5月-2015年12月应......

    作者:叶永志;张隆英;陈榆 刊期: 2017- 02

  • 水通道蛋白-4在脑挫裂伤灶周围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创伤性脑水肿的关系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患者脑挫裂伤灶周围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其与创伤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手术患者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3~62岁[(35.5±5.6)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7例,6~8分23例,9~10分12例.取脑挫裂伤灶周旁1cm处脑组织作为研究组(42例),远隔脑挫裂伤处需......

    作者:周和平;陈新生;施正生;查正江;苏忠周;李向东 刊期: 2017- 02

  • 人工韧带修复前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断裂是常见的创伤疾病,临床治疗往往需要重建ACL.目前常用的移植物有自体移植物(自体韧带)、同种异体移植物(异体韧带)和人工韧带[1].在三类移植物中,人工韧带变化广、发展快、争论多.近几年,随着人工韧带使用的随访时间增加、评价中心增多、研究视角增宽,对人工韧带临床运用又有了许多再认识、再评价的观点.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作者:徐又佳;沈光思;陈世益 刊期: 2017- 02

  • 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创伤后急救及职业暴露的防护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波及全球的灾难性疾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已经有7000多万人感染HIV,其中3000多万人死亡.HIV感染可以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低下后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1].在人类发现艾滋病的初期,由于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感染HIV的患者可能在5~8年内发展为艾滋病,如果没有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几乎是100%[2].所以人们对艾......

    作者:刘保池 刊期: 2017- 02

  • 穿支皮瓣的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穿支皮瓣的概念由日本Koshima和Soeda[1]于1989年首先提出,是指由穿支动静脉供养的岛状皮下组织皮瓣,属于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自1997年以来国际上每年召开一次穿支皮瓣培训交流大会,但直到2003年“根特”共识[2]的发表,才引起世界学者的广泛重视.我国的穿支皮瓣概念由张世民等[3]于2004年首先介绍.穿支皮瓣的概念曾在国内引起激烈争论,包括其基本的定义、命名、与传统皮瓣的关系等[4......

    作者:张世民 刊期: 2017- 02

  • 爆震伤致肾上腺出血一例

    在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中,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巨大,已确认的受伤部位涵盖颅脑、面部、听器、眼球、颈部、胸壁、肺脏、腹壁、肠道、背部、脊柱、膀胱、四肢、脾脏、肾脏、神经血管等[1].爆炸冲击波直接和间接地损伤人体脏器,以往对腹部脏器及颅脑损伤报道较多[2-3],但因爆炸冲击波导致肾上腺损伤出血的报道较少,仅见于动物实验中获取科研数据[4-5],尚未见爆炸冲击波致肾上腺损伤出血的临床报道.因肾......

    作者:李月明;商宏伟 刊期: 2017- 02

  • 穿支皮瓣技术在四肢组织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自从1989年Koshima和Soeda[1]在国际上首先报告不带肌肉的腹壁下动脉皮瓣,从临床角度率先提出仅以穿支血管营养的皮肤组织瓣概念以来,无论是对穿支皮瓣供区的研究,还是对其应用形式的改良都有了更为深入的发展.与传统皮瓣相比,穿支皮瓣凭借其“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优势,不仅能用于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的覆盖,而且还可被用来行骨、肌肉、皮肤软组织三维复合缺损的重建,已经成为四肢组织缺损修......

    作者:王欣;潘佳栋;陈宏 刊期: 201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