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13年第9期文章
  • 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

    目的探讨经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经后内侧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1~70岁,平均40.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平地跌伤5例,运动伤2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6d.骨折CT分型:后内侧劈裂骨折11例,后内侧劈裂及后外侧塌陷骨折......

    作者:陈红卫;匡红;潘俊;张根福;王子阳;赵胜春;吴国林;鲍丰;赵钢生 刊期: 2013- 09

  • 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小板线粒体变化及虎杖苷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小板线粒体变化程度与休克轻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36只Wistar大鼠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休克30,60,120min组、休克120min+等渗盐水+输血组(NS组)及休克120min+虎杖苷+输血组(PD组),每组6只.荧光素-荧光素酶试剂盒测定血小板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含量;电镜观察血小板线粒体形态;Calcei......

    作者:陈云燕;王兴民;宋瑞;赵克森 刊期: 2013- 09

  • 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监测大鼠脑缺血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可见光漫反射光谱监测大鼠正常、缺血及坏死脑组织的缺血严重程度,为术中实时监测脑灌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选择36只SD大鼠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及缺血1,3,6,12,24h组,每组6只,缺血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光谱仪测量各组标本可见光漫反射光谱,计算其平均漫反射光谱比值(R630/R545).结果缺血时间越长,梗死脑组织的光谱反射率越高,542nm及577nm波谷越浅,且......

    作者:傅楚华;王海峰;李钊;李飞;邹永杰;黄宇星;张大勇;冯华 刊期: 2013- 09

  • 小胶质/巨噬样细胞预活化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早期TLR2/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适应(cerebralischemicpreconditioning,CIP)后小胶质/巨噬样细胞活化对大鼠大脑缺血性损伤早期的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2,TLR2)/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干预组和治疗组......

    作者:杨云峰;陈志;张建波;黄宇星;李强;冯华;朱刚 刊期: 2013- 09

  • 功能影像学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进展

    对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CT及常规MRI检查显示的损伤情况不能充分解释临床症状.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患者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1-3].Adams等[4]在1982年将DAI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提出来.DAI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即由于外伤后脑组织内部易发生剪应力......

    作者:朱永山;熊坤林 刊期: 2013- 09

  • 基因多态性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导致35岁以下人群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1-2].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遭受TBI,超过300万人生活在TBI所致的残疾中[3].TBI后1年内,约40%TBI住院患者无法完全恢复至伤前的状态[4],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研究表明,创伤严重度相近的TBI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的差异,原因之一在于个体的基因多态性差异[1,5-7......

    作者:王磊;高国一;江基尧 刊期: 2013- 09

  • 创伤性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学广泛研究的领域之一,研究也较为深入[1],但对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后脑血管痉挛方面的研究较少.现综述如下.1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TBI后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随着神经诊断技术的发展,通过血管造影可以从影像学或解剖学发现血管痉挛情况,中型和重型TBI后的多普勒超声检查也被证实具有同样的作用......

    作者:陈谦;郭再玉 刊期: 2013- 09

  • 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观察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sTBI)的疗效.方法选择GCS3~8分sTBI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冰袋降温组(Bag组)和冰毯降温组(Blanket组),每组10例.前者用冰袋置大血管处降温,后者用冰毯(设定鼻咽温33~34℃)降温,均维持术中和术后48h.两组均于术前10min(To)和术后8,12,24,48,7......

    作者:岳生;王志萍;周脉涛;胡娜;廖兴志;王玉海;蔡学见 刊期: 2013- 09

  • 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

    随着大骨瓣减压术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广泛应用,术后出现对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不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将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从而影响预后[1].2011年1-12月我科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患者320例,其中术后发生对侧硬膜下积液33例(10.3%).现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8例;年龄......

    作者:王虎;梁恩和;陈荷红;肖绪林;张昕;王雪原;池京洋 刊期: 2013- 09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术后创腔感染的作用

    目的比较清创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和清创结合常规换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术后头皮下感染患者的疗效,探讨VSD治疗TBI术后创腔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TBI去骨瓣减压术后创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清创结合VSD治疗组(A组)和......

    作者:郭昱;李生辉;刘春祥 刊期: 2013-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