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Halo-vest支架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Halo-vest支架复位联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Halo-vest支架复位联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9~64岁,平均42.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压砸伤6例.骨折脱位部位:C5/610例,C6/79例,C3/44例,C4/53例.行Halo-ve......
作者:姚关锋;王新家;王伟东;郑瑞武;陈灵梓 刊期: 2015- 08
-
经肌间隙入路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解剖与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颈、头半棘肌间隙手术入路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选取成人尸体标本5具,解剖观察颈、头半棘肌间隙相关肌肉的起止与毗邻结构、颈深血管与颈神经后支走向,模拟置入C3~C7椎弓根螺钉50枚.临床采用头、颈半棘肌间隙入路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12例,置入螺钉49枚,观察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情况.CT评估螺钉位置.结果头半棘肌是肌间隙外侧的主要组成部分.颈半棘肌是构成肌间隙内......
作者:方弘伟;袁登荣;黄晓东;高骏;薛建喜;杨平;于继华;朱胜玲;邵建萍 刊期: 2015- 08
-
凝血因子Ⅶ与颅脑创伤后病理生理变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factorⅦ,FⅦ)的主要作用是在出血发生时通过与暴露的组织因子结合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1].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FⅦ还参与许多凝血以外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调节内皮细胞通透性、抗凋亡等作用,使得对F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2].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后大量组织因子暴露,常导致大量凝血因子消耗而诱发凝血功能障......
作者:袁强;胡锦 刊期: 2015- 08
-
微创治疗后尿道损伤30例
随着交通及工业事故增多,尿道外伤患者明显增多.在男性骨盆骨折患者中,尿道损伤的发生率为1.6%~25%,平均为9.9%[1].骨盆骨折并发后尿道损伤是泌尿系统创伤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以往常采用膀胱造瘘及Ⅱ期手术修复尿道,但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及多次手术的痛苦,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笔者自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采用微创治疗后尿道损伤30例,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进;朱文海;诸伟;管军;万恩明 刊期: 2015- 08
-
重视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是指颅脑遭受创伤引起组织损伤后,出现以凝血、纤溶和抗凝途径激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凝血功能紊乱,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作为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虽与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脑损伤后大量组织因子的暴露使机体的凝血、纤溶和抗凝途径更加激活.......
作者:周良辅 刊期: 2015- 08
-
Ⅱ区指屈肌腱早期修复方法及主动活动锻炼
Ⅱ区屈肌腱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临床修复方法和康复方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不少临床医师尚未采用.笔者通过对本例患者的治疗,介绍这些前沿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1病历资料患者男,44岁,因锐器割伤左示、中、环指致左示、中指麻木,左中指屈曲受限5h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左示指远侧指横纹桡侧长约0.5cm的横行伤口,伤口远端桡侧皮肤有麻木感,左示指活动、血供无明显异常.左中指近节掌侧长约1cm......
作者:汤锦波;邓爱东;邢树国 刊期: 2015- 08
-
绝经后妇女主动脉钙化与椎骨骨折的关系
目的探讨主动脉钙化与绝经后妇女椎骨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561例≥60岁绝经后妇女,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3年.根据主动脉钙化评分(ACS)分为四组:A组(ACS=0分)、B组(ACS=1~2分)、C组(ACS=3~6分)、D组(ACS>6分).腰椎侧位X线片观察主动脉钙化及椎骨骨折发生情况.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评估骨密度(BMD).根据ACS分为主动脉钙化组和无主动脉钙化组.采用Cox比例风......
作者:刘冬;邓娟;李静;严家川;周华东;周锐 刊期: 2015- 08
-
单中心老年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意义
目的探讨单中心老年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变化特点,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2007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646例老年创伤患者(年龄≥65岁),其中男649例,女997例;年龄65~110岁,平均76.7岁.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病死率、死亡原因、伴发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变化.比较引人损害控制技术和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前(2007-2009年组......
作者:秦昊;宗兆文;张连阳;刘华渝;沈岳;郭庆山;赵玉峰;陈辉;钟孝政 刊期: 2015- 08
-
外伤后非致死性肺栓塞27例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者有新的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及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起病急.PE一一般无特异的临床征象,极易漏诊和误诊.急性PE未经治疗,具病死率高达20%~30%,如果能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病死率可降至8%左右[1].非致死性PE是指患者在发生肺栓塞后未造成致命性伤害.笔者对2010......
作者:朱阿丽;张闯;叶延伟;杨振 刊期: 2015- 08
-
新型组织工程椎间盘的体外构建及生物学性能研究
目的探讨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性能.方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复合椎间盘.将纤维环和髓核细胞分别接种到复合椎间盘的相应区域;然后将复合椎间盘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分别于植入后4,12周进行大体、组织形态学观察,检测复合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区域羟脯氨酸(Hyp)、糖胺聚糖(GAG)、DNA含量及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构建的复合椎间盘大体形态与正常椎间盘组织相似.HE、番红0组织染色显示,复合椎间盘......
作者:庄颖;陈建明;张成程;李占清;杨萌;李长青;黄博;周跃 刊期: 2015- 08
动态资讯
- 1 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畸形愈合
- 2 应用生长分化因子-5和纤维蛋白凝胶复合物治疗兔腰椎间盘损伤
- 3 预构神经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重建第一背侧骨间肌功能
- 4 Treg-Th17荧光双标纯合子小鼠的培育及其在内毒素血症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 5 成功救治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 6 后外侧融合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疗效的影响
- 7 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
- 8 钢板内固定与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 9 肩胛骨外侧缘直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颈下和体部骨折
- 10 严重复合伤救治成功一例
- 11 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动力障碍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 12 hBDNF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13 86例肝脏损伤的诊治
- 14 头颅异物盲管伤一例
- 15 应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16例
- 16 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伴脱位
- 17 修复髌韧带预防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并发症
- 18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致脊柱骨髓炎一例
- 19 前颅底骨折导致脑脊液漏的外科手术治疗
- 20 岛状肌皮瓣(肌瓣)在颈胸部重度创伤性创面早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