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05年第1期文章
  • 多发伤与多发骨关节损伤的诊治进展

    多发伤(multipleinjuriesorpolytrauma)是指同一致伤因素所致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严重损伤.多发骨关节损伤(multipleboneandjointinjury)又常称为多发骨折(polyfractures)或多肢体骨关节损伤(multipleextremityinjury,MEI)[1,2].严格地讲,多肢体骨关节损伤系指2个以上的上、下肢长管状骨折及关节损伤,含脱位......

    作者:金鸿宾 刊期: 2005- 01

  • 脊柱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伤、高处坠落伤不断增多,胸腰椎骨折已成为骨科的常见损伤.近年来,胸腰椎骨折的救治取得了较大进展,各级医院都在开展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总结出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但在一些学术方面仍有不同的观点.如何对待和评价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笔者认为还是应该重视临床实践,通过应用这些技术后的长期随访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

    作者:侯树勋 刊期: 2005- 01

  • 胰腺闭合性损伤救治原则和进展

    闭合性胰腺损伤是和平年代主要的胰腺损伤,虽然仅占腹部创伤的2%左右,却是腹部为复杂而严重的一类创伤,伤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很高.胰腺位置深在,损伤后临床表现隐蔽,实验室检查也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处理也棘手.影像学技术、重症监护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胰腺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对胰腺损伤的救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掌握正确的救治原则,熟悉诊疗技术的新进展,才能终使患者受益.......

    作者:彭淑牖;何小伟 刊期: 2005- 01

  • 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

    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controloperation,DCO)既不同于常规手术,也不同于一般的急诊手术,是一种复杂外科问题应急分期手术的理念.DCO早由Stone提出,日本在这方面的论述也不少[1].DCO是近二十年来创伤外科领域中涌现出来的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原则,包括采用简便可行、有效而损伤较小的应急救命手术处理致命性创伤;进一步复苏和计划分期手术处理非致命性创伤处理模式.DCO的目......

    作者:王一镗 刊期: 2005- 01

  • 创伤修复和组织再生几个重要领域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近二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使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从基础到临床获得了迅猛发展.笔者概述近年来在创伤修复基因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基因工程制药与基因治疗以及内脏损伤修复等领域的进展.......

    作者:付小兵;程飚 刊期: 2005- 01

  • 创伤基础研究进展

    现代社会中,创伤问题十分突出,数量不断增多,伤情多很严重,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一半以上死于并发症.因此,如能在基础理论方面深化对创伤后继发损伤发病机制的认识,就可能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并可预防和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05- 01

  • 基因组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研究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众多介质参与的复杂反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已逐步认识到,机体对感染或创伤的反应虽终表现在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层次上,但是这些变化往往是以基因水平上的变化为基础的.......

    作者:蒋建新 刊期: 2005- 01

  • 中华创伤杂志20周年回顾与展望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创刊至今已历时20载.20年来,在中华医学会及其创伤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的正确领导下,在挂靠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的大力帮助下,在总编辑王正国院士的直接指导下,在广大读者、作者的积极支持下,通过编委、审稿人、编辑部的通力合作,杂志的总体设计日趋合理,学术导向作用不断增强,栏目设置愈加丰富,版式、印刷和装帧等也有很大改观.她以其高质量、权威性和较高的学术......

    作者:向勇 刊期: 2005- 01

  •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本刊创刊20周年感言

    (其前身为)创刊至今已20年了,从杂志创办之日起至今,我一直担任总编辑工作.因此,我对这本杂志有着极深的感情.......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0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