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下颈椎损伤的分型、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
下颈椎损伤发生率高,约占所有创伤患者的2%[1],由于常合并脊髓损伤及其他严重损伤,处理棘手,患者往往预后差.下颈椎损伤的诊治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议,包括损伤分型、手术时机、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对不同下颈椎损伤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更大程度的恢复,降低伤残率或伤残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现就下颈椎损伤的分型、......
作者:袁文 刊期: 2016- 05
-
关于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系统的若干反思
在过去近一个世纪里,不同学者围绕胸腰段脊柱的解剖学、生物力学、损伤机制对胸腰椎损伤进行分类,不同评分系统相互传承、补充和不断发展,对胸腰椎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笔者就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评分系统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徐华梓;田乃锋 刊期: 2016- 05
-
枢椎泪滴样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枢椎泪滴样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19例枢椎泪滴样骨折患者,分别占同期收治的颈椎损伤患者的3.9%和枢椎骨折患者的11.4%.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21~56岁,平均37.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2例,跌落伤6例,重物砸伤1例.入院后常规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13例接受3~6个月不等的Halo-vest支架外固定治疗,6......
作者:胡勇;孙肖阳;张蛟;袁振山;董伟鑫;朱秉科 刊期: 2016- 05
-
颈前路减压并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并桥形椎间锁定融合器(ROI-C)内固定术治疗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14例行颈前路ROI-C置入治疗的Ⅱ型及Ⅱa型Hangman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2~46岁,平均26.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坠落伤4例,砸伤1例.按照Levine-Edwards分型:Ⅱ型9例,Ⅱa型5例.所有患者入院均行颈......
作者:曹贵君;孟纯阳;张卫红;孔祥清;张聪 刊期: 2016- 05
-
邻近延迟皮瓣修复腰椎骨折术后难愈创口一例
外伤或手术后某些创面因出血、感染、营养等因素导致创面愈合困难,甚至出现骨或内固定物外露,常规缝合或换药治疗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笔者应用邻近延迟皮瓣修复腰椎骨折术后难愈创口1例,对此类创口的修复有一定参考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柯发军;丁若虹;谢丹;翁志勇 刊期: 2016- 05
-
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后跟腱重建中带蒂皮瓣选择
目的探讨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带蒂皮瓣选择与跟腱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12岁,平均5.2岁.均为摩托车致伤.软组织缺损为8.0cm×4.5cm~3.5cm×2.5cm.跟腱缺损长度为1.5~4.4cm.患者受伤至入院时间2h~26d,平均4.4d.Ⅰ期重建18例,Ⅱ期重建13例.16例行复合腓肠肌......
作者:何晓清;朱跃良;徐永清;杨军;梅良斌;王毅;范新宇;段家章;朱敏 刊期: 2016- 05
-
应用大型血流桥接静脉皮瓣挽救伴动脉缺损的濒临截肢上肢
目的探讨应用大型血流桥接静脉皮瓣挽救伴动脉缺损的濒临截肢上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月10例伴动脉缺损及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的上肢濒临截肢伤患者,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18~41岁,平均27.9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4例,皮带轮绞伤4例,交通伤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6.5cm×10.0cm~10.5cm×18.0cm,平均9.0cm×12.0cm;血管缺损长度6.0~......
作者:郑大伟;黎章灿;曹广超;吴尧;石荣剑;寿奎水 刊期: 2016- 05
-
双重血供拇指尺侧阶梯递进式皮瓣修复拇指Ⅰ、Ⅱ度斜形创面
目的探讨拇指尺侧双重血供的阶梯递进式皮瓣修复拇指Ⅰ、Ⅱ度斜形创面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0月修复拇指指端Ⅰ、Ⅱ度缺损患者24例,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10~40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8例,机器切割伤6例,锐器切割伤6例,重物砸伤4例.拇指Ⅰ度缺损12例,Ⅱ度缺损12例.均采用双重血供拇指尺侧阶梯递进式皮瓣修复拇指Ⅰ、Ⅱ度斜形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1.......
作者:王宝云;唐修俊;魏在荣;王波;祁建平;孙广峰;王达利 刊期: 2016- 05
-
2015中国创伤急救与危重病国际论坛纪要
2015年8月由《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主办,贵州医科大学承办的“2015中国创伤急救与危重病国际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邀请了王正国、付小兵、夏照帆3位院士,以及来自美国、英国、以色列、德国、日本、意大利等10个国家近20位国际相关领域领衔学者,分别就当今国际创伤急救与重症领域的新动态做了专题学术报告.现将报告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作者:董敏;刘桂娥;彭媛媛;田媛;宋双明;李磊 刊期: 2016- 05
-
急性颈脊髓损伤后肺部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ACSCI)后肺部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ACSCI并发肺部感染患者223例,其中男149例,女74例;年龄(43.3±13.5)岁.根据致病菌的检出类型定义为革兰阳性菌感染(仅检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仅检出革兰阴性菌)及混合菌感染(检出2株及以上致病菌),分析年龄、性别、损伤类型......
作者:何阿祥;谢栋;许晨辉;廖心远;杨立利;陈雄生;贾连顺 刊期: 2016- 05
动态资讯
- 1 颈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术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
- 2 手术治疗间接性视神经损伤19例
- 3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4 创伤性浮肩的手术修复与重建
- 5 外固定架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难治性骨不连
- 6 犬重型脑损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机制
- 7 重建钢板上置和前置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 8 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完全损伤关节镜下诊治方法选择
- 9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不稳定下腰椎爆裂骨折
- 10 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水平变化与多发伤患者脏器功能不全及死亡率的关系
- 11 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的研究进展
- 12 成人与小儿外伤后脑梗死特点比较分析
- 13 低温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 14 脊髓缺血/再灌注后兔后肢功能障碍的特点
- 15 严重胰腺损伤22例
- 16 后踝骨折复位程度对胫距关节接触情况的影响
- 17 May(R)解剖型钢板在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
- 18 儿童意外伤害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19 37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MRI诊断
- 20 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