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病理性瘢痕c-f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自然产物,不仅影响美容和功能,而且常常伴有瘙痒和刺痛等症状,尤其是增生性瘢痕(hypertropic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常有灼痒和刺痛症状,临床称之为病理性瘢痕.c-f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瘢痕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并且与痛觉调控物质有直接联系.笔者将瘢痕分为痛痒组和非痛痒组,以正常皮肤为对照,研究c-fos和iNOS与瘢......
作者:陈振雨;张维娜;苗嫄昕;房晶 刊期: 2006- 05
-
瓦斯爆炸伤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凋亡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
煤矿瓦斯爆炸造成的急性创伤是由烧伤、严重冲击伤、组织缺氧和有害气体中毒等多种因素所致的复合伤.肺脏是瓦斯爆炸伤的主要受害器官,但肺组织在瓦斯爆炸伤后的超微结构改变和分子生物学变化尚未见报道.笔者采用瓦斯爆炸致伤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肺脏形态学改变以及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组分的变化,并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对以上......
作者:任文杰;刘雅;秦祖暄;王桂芝;王明君;刘林洪;刘良明;王小民;吴松远 刊期: 2006- 05
-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创伤和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及机动车辆的普及、超高层建筑的增多、化工爆炸、煤矿塌方等突发灾难事件的无法预测性,使得创伤发生率有增无减,并且致伤因素的动能明显加大,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比例显著增加.......
作者:李喆;华积德 刊期: 2006- 05
-
损伤控制外科的进展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的雏形始于19世纪末肝伤填塞止血;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的外科医师注意到,对严重创伤大失血患者采用分期手术,与初期剖腹即完成确定性手术相比较,前者可明显提高生存率;1993年Rotondo正式提出了损伤控制的概念,并建议了治疗程序.......
作者:高劲谋 刊期: 2006- 05
-
记录颅颌面部骨折的字母-数字编码系统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颅颌面部骨折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字母-数字编码系统和初步临床应用.方法解释字母-数字编码系统的编制原则,应用该系统对98例颅颌面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字母-数字定级法与简明损伤定级-损伤严重度评分(AIS-ISS)系统的一致性进行探讨.结果字母-数字编码系统用字母标记颅颌面部各个分区,能对颅颌面部骨折作出危险性评估;可以比较全面地统计出每个患者骨折的部位,为临床救治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以AI......
作者:王立军;顾晓明;吴炜;徐蓬;李华 刊期: 2006- 05
-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综合创伤评分方法研究及其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简易综合创伤评分方法,并评价其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借鉴国外成熟评分方法思路构建评分模型.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方法评价新评分方法预测355例颅脑外伤患者结局的效果,并与专家的改良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进行比较.结果新评分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4,95%可信区间0.8634~0.9875,与0.5比较P《0.......
作者:薛富波;王玉琨;徐勇勇 刊期: 2006- 05
-
枢椎后路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评价
目的评价单皮质和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为临床选择枢椎后路螺钉的固定方式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12具新鲜尸体枢椎标本,进行单皮质和双皮质的椎弓根螺钉或侧块螺钉固定,测试比较其螺钉拔出强度.结果双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拔出力量大,为(1726.5±433.3)N;单皮质枢椎椎弓根螺钉[(1279.9±432.0)N]与双皮质枢椎侧块螺钉[(1054.8±411.3)N]之间差......
作者:马向阳;尹庆水;吴增晖;夏虹;赵卫东;李凭跃;刘景发;钟世镇 刊期: 2006- 05
-
青年性腰椎弓崩裂直接修复后钩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腰椎弓崩裂直接修复后采用椎板钩-椎弓根钉固定的生物力学作用,并探讨其应用于青年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8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于L4制作椎弓崩裂模型,按正常标本组、峡部裂组、改良Scott固定组、钩钉固定组和Buck螺钉固定组顺序分别测量腰椎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2002年7月-2004年2月,14例男性单纯腰椎弓崩裂患者(15~31岁)接受自体骨直接修复峡部裂后椎板钩、椎弓根钉固定术,随......
作者:赵剑;刘璠;王友华;樊建;施红光;赵卫东;侍德 刊期: 2006- 05
-
胸腰椎骨折伴截瘫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后的前路翻修术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伴截瘫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失效后,前路翻修术的理论依据和手术适应证.方法1999年2月-2005年4月,收治胸腰椎骨折伴截瘫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后失败的患者21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检查结果,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取出Ⅰ期胸腰椎前路手术行脊髓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随访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肋间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漏3......
作者:王清;谭美云;陈歌;王松 刊期: 2006- 05
-
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严重胰腺损伤19例
目的总结损伤控制剖腹术(damagecontrollaparotomy,DCL)治疗严重胰腺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CL治疗的19例严重胰腺损伤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和后续治疗情况.结果6例行快速止血、清创及引流(32%),3例行改良Cogbill手术(16%),10例行消化道未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53%).SICU复苏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再次确定性手术.死亡2例(11%),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
作者:戴睿武;何发群;田伏洲 刊期: 2006- 05
动态资讯
- 1 143例胸腰椎损伤治疗分析
- 2 三维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进展
- 3 经髂腹股沟径路治疗髋臼骨折
- 4 术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 5 非刚性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比较
- 6 拇指再造术后游离穿支皮瓣修复足部供区的疗效
- 7 64层螺旋CT对深部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
- 8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
- 9 立体定向辅助下神经内窥镜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
- 10 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分析
- 11 中老年新鲜与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分析
- 12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兔脊髓生物学的影响
- 13 手术复位治疗髋臼骨折移位259例
- 14 后路椎体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旋转骨折脱位
- 15 小切口取部分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 16 合并开放性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的急诊处置
- 17 胸廓上口大血管损伤的分类和救治
- 18 急性闭合性睾丸损伤的诊治
- 19 《中华创伤杂志》2007-2016年刊文被引特点计量分析
- 20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