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小肠破裂九例
我院自1997年2月至2000年5月收治外伤性小肠破裂67例,其中有9例漏诊.现就其漏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白呈祥;白海峰 刊期: 2001- 08
-
中国骨科网(http://www. chinaortho.org)的建立与简介
随着互联网络(TheInternet)的发展,国外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学术交流也越来越多,并且正在逐渐地改变着传统学术交流质量控制的机制.这类站点大多是国外的英文站点,而中文专业性互联网络学术资源,特别是在国内,非常有限.对于骨科专业来说,则更少.为此,笔者利用互联网络资源,以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为直接服务对象,患者为间接服务对象,建立了一个骨科网,专门为骨科医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平等自由和高水准的学......
作者:马真胜;张红菊;王晓滨;王勇华;杨军;王军;高东怀 刊期: 2001- 08
-
自体鼻中隔移植成形术治疗喉气管瘢痕性狭窄四例
喉外伤如伤后处理不当,失去喉气管软骨支架,可致喉气管瘢痕性狭窄甚至闭锁.自1995年5月至1998年8月,笔者采用自体鼻中隔移植成形术治疗喉气管瘢痕性狭窄4例,效果满意.......
作者:洪育明;梁振源;林泼水;泉州 刊期: 2001- 08
-
创伤性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一例
创伤性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极为罕见,我科近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超;罗英伟;张平;孙长成;张强;段志泉;董雨亭;沈阳 刊期: 2001- 08
-
115例60岁以上胸外伤患者的诊治
我院自1990年9月至2000年5月共收治60岁以上胸外伤115例,死亡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月明;张先觉;张明灿;赵俊胜 刊期: 2001- 08
-
糖皮质激素受体调控与创伤应激紊乱关系的研究进展
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应激原)所做出的适应性综合反应,主要表现为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兴奋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目的是使机体抵抗力增强、保持和恢复内稳态.一般来讲,应激反应的程度与应激原的刺激强度呈正相关,刺激越强,反应越强.但当刺激原过度强烈如严重创伤时,由于生物机体的高度复杂性,机体往往不能做出适度的反应,而出现应激低下或应激过度,统称为应激紊乱.机体一旦出现应激紊乱,则会导......
作者:王军平;赵景宏;粟永萍 刊期: 2001- 08
-
道路交通伤近况-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
2001年4月26~27日,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暴力与损伤预防处(divisionofviolenceandinjuriesprevention,DVIP)主任Krug博士邀请了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瑞士、印度、墨西哥、肯尼亚、哥伦比亚、巴西、埃塞俄比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15个国家以及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等总计24名专家,共同讨论WHO对全球道路交通伤预防......
作者:王正国 刊期: 2001- 08
-
颈椎损伤处理概念上的某些进展
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约半数以上合并脊髓损伤.迄今为止,在诊断治疗上仍然存在着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近30年来,医务工作者对颈椎损伤的临床治疗与损伤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尚无实质性突破,但新的发现、新的诊疗技术却在不断地出现,处理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争论也很多.颈椎损伤的救治不再是骨科或创伤科一家的工作,而常常需要多专科共同参与.此外,在颈椎损伤中,多节段损伤的比例不断增高,不连续的颈椎或脊柱的多......
作者:党耕町 刊期: 2001- 08
-
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研制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并观察其治疗颈椎脱位及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无磁性医用钛金属加工制作成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治疗寰枢椎脱位4例及下颈椎脱位7例.其中压缩复位8例,撑开固定2例,压缩-撑开并用1例.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复位及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X线平片显示,双向可调式椎板撑开压缩固定器复位和固定性能良好,骨性融合时间3~......
作者:赵定麟;陈德玉;赵杰;王新伟;严力生;沈强;黄文铎;肖建德 刊期: 2001- 08
-
CD-cervical 系统在枕颈区腹侧减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和完善枕颈区腹侧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经枕颈后外侧入路在进行枕颈前后方减压的同时,采用CD-cervical系统枕颈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Ⅰ期重建枕颈部的稳定性.于2000年1月~2001年1月共治疗18例,其中枕寰区畸形伴寰枢脱位1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伴寰枢脱位5例.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感染发生.1例患者术后肢体运动障碍加重,术后2周开始恢复.其余患者术后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
作者:宋跃明;黄思庆;龚全;李涛;沈彬;刘立岷;成都 刊期: 2001- 08
动态资讯
- 1 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
- 2 水囊在上颌窦前壁内陷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
- 3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 4 膝关节镜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5 519例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分析
- 6 高强度运动对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及关节液内生物标记物的影响
- 7 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分析
- 8 合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
- 9 微创外科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 10 严重创伤患者的医院间转运
- 11 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 12 髓内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600例
- 13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3型表达的影响
- 14 946例多发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 15 德阳市2000-2005年颅脑交通伤流行病学调查
- 16 脑外伤后生长激素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17 腹部枪弹伤22例
- 18 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 19 尿道对端吻合术与内窥镜方法治疗创伤性后尿道狭窄29例
- 20 1006例创伤感染患者伤口1257株细菌耐药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