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筋膜间室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筋膜间室综合征动物模型,以便寻找早期诊断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方法.方法用血压计袖带包绕犬小腿,充气至80kPa压迫12h建立实验模型.12只犬做自身前后对照,动态检测血浆肌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乳酶脱氢酶(LDH)以及组织压、经皮氧分压和神经传导速度,松开袖带后96h取材行病理检查.结果松开袖带后12h组织压达到7.7kPa,此时血CPK、AST和LDH分别比正常值高37,......
作者:王志刚;张伯勋;刘郑生;王兵;北京 刊期: 2001- 08
-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将2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BIPAP组和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组行机械通气治疗,每组10例.观察机械通气期间患者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用量,气道力学参数中吸气峰压(PIP)、平台压(Pplate)和呼气末正压(PEEP)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的时间.结果15例(75%)治愈出院,5例死亡.BIPAP组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杨敏;刘中民;郭建华 刊期: 2001- 08
-
脑创伤病人心脏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脑创伤时心脏的应激反应,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141例各型脑创伤病人,采用血液循环动力学信息检测仪检测其心肌耗氧量(MVO)、心肌缺血阈值(MIT)、射血分数(EF)、左室机械效率(LME)、心肌变力系数(MIC)、心肌负变力系数(MNC)等,并设141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创伤病人MVO、MNC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作者:斯小水;楼明云;洪小飞;吴务权;王容洲;骆高江;朱涛;何建新;石恒;刘宏革;周森民;金霞琴 刊期: 2001- 08
-
重型脑损伤后Terson综合征
目的研究重型脑损伤(SBI)后Terson综合征(TS)发生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监测161例脑损伤病人的颅内压(ICP)、眼内压(IOP)、脑灌注压(CP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视力,分析它们与SBI后TS的关系.结果SBI后T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S的发生与急性ICP和IOP增高密切相关,发生TS病人的ICP和IOP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IOP增高与急性ICP增高呈显著正相关,I......
作者:周旺宁;赵宁辉;毛伯镛;高立达;成都 刊期: 2001- 08
-
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异位成骨研究
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的成骨作用,了解其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制得的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FDB)、部分脱蛋白骨(PDPB)、部分脱钙骨(PDCB)3种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分别与人胚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背部肌肉内作为实验组(30只),以单纯材料植入为对照组(30只),经大体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常规组织学检查及植入物......
作者:杨志明;李彦林;解慧琪;秦廷武;黄富国;成都 刊期: 2001- 08
-
创伤愈合中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创伤愈合过程中周围神经末梢分泌的P物质(SP)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均分为实验组和人工去感觉神经(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在背部脱毛区立即制作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并分别于伤后1,3,6,9,12d切取伤口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P、EGF/EGFmRNA及EGFR/EGFRmRNA的表达;对照组则在背部脱毛区利......
作者:魏立;赖西南;王正国;王丽丽;吴国萍;陈菁 刊期: 2001- 08
-
53例Pilon 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通过对Pilon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分析比较,探讨如何提高其疗效.方法1988~1999年共治疗Pilon骨折53例,其中保守治疗(包括石膏固定或跟骨牵引)25例,另28例行解剖重建、坚强内固定和植骨的方法,根据每例患者各自的骨折形态及参照健侧胫骨内侧面的弧度,设计相应长度的特制钢板.结果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优良率由36.8%提高至89.3%,术后并发症也有明显减少.结论术前周密设计、特制钢板的应......
作者:李也白;李晓阳;李悦;陈利宁;林伟 刊期: 2001- 08
-
51例浮动膝关节损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浮动膝关节损伤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将51例浮膝损伤按张伯勋等分类法分成3型:Ⅰ型19例,Ⅱ型19例,Ⅲ型13例.分别行骨牵引+夹板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行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对3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组优良率为78.43%(40/51),骨牵引+夹板外固定优秀率为13.63%(3/22),外固定支架优秀率为44.44%(4/9),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优秀率......
作者:杨明富;赵欣然;金鸿宾 刊期: 2001- 08
-
带旋股外动脉骨瓣和骨膜瓣移植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愈合及骨缺损18例
股骨干中下段骨不愈合及骨缺损治疗较为困难,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带血管蒂的骨瓣及骨膜瓣受血管蒂长度的限制难以转位到骨折端.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自体松质骨移植结合坚强的内外固定,但由于缺乏血运而致植骨块吸收或骨不愈合.我院自1996年7月至1999年10月应用旋股外血管降支联合升支和横支的髂骨(膜)瓣及大转子骨(膜)瓣转移的方法,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愈合及骨缺损18例,取得满意结果.......
作者:孙强;赵德伟 刊期: 2001- 08
-
多支点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337例
20世纪50年代Hoffman、Ilizorov和Charnley等对外固定器进行改进后,外固定器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1].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自制多支点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以下简称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337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高明宏;王坤正;党晓谦;刘安庆 刊期: 2001- 08
动态资讯
- 1 创伤弹道学研究的思考
- 2 影响驾驶员驾驶适性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 3 保留残迹前交叉韧带重建对移植物血供恢复的影响
- 4 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肺水肿中的表达及作用
- 5 42例儿童多发性骨折救治效果分析
- 6 骨盆骨折腹膜后血肿并发骨盆筋膜间隔综合征一例
- 7 侧前方经椎间孔入路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 8 创面愈合过程中两种原癌基因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调控关系
- 9 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手术治疗11例
- 10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急处理
- 11 脑外伤开颅术后顽固性脑蕈的原因及处理
- 12 脊髓损伤后的细胞反应和分子变化
- 13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损伤严重度和脓毒症的关系
- 14 桡骨远端骨折及相关腕部创伤的治疗
- 15 改良股四头肌腱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
- 16 海藻酸钙膜对兔胫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 17 白介素-1及地塞米松对人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代谢及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 18 全球道路安全现状
- 19 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 20 骨盆后环不稳定伴骶丛损伤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