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预构神经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重建第一背侧骨间肌功能
目的探讨采用预构神经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重建第一背侧骨间肌功能的效果。方法本组5例病人,男2例,女3例;年龄17~24岁,平均21岁。将正中神经的旋前方肌肌支用腓肠神经延长预构,待神经轴突长过预构神经后,再用带神经血管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治疗尺神经损伤后第一背侧骨间肌纤维化。结果移植后4~6周,所有病例临床显示其肌力均恢复到2级以上,肌电图均出现移植肌肉动作电位。7~9周后,所有病例第一背侧骨间肌功......
作者:陆伟;肖建德;王琰;李振宇;胡波 刊期: 2001- 07
-
脑创伤早期大鼠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脑创伤后早期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及细胞定位,探讨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Wistar大鼠104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8只)、致伤组(48只)、致伤加N-乙酰半胱氨酸(NAC)处理组(48只)。用牙科钻在大鼠冠状缝后缘、中线左侧开骨窗,保持颅脑膜完整,再用落体撞击装置撞击硬膜。按各时相点麻醉成功后,取相同部位肺组织制作标本,采用原位杂交、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及病理学......
作者:朱刚;王宪荣;王正国;朱佩芳 刊期: 2001- 07
-
30例严重Colles骨折非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严重Colles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1994~1996年间30例严重Colles骨折经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观察2年以后的疗效,采用改良McBride评分及改良Green和O'Brien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改良McBride评分结果为优的7例,良16例,可6例,差1例;改良Green和O'Brien评分结果为优的7例,良13例,可6例,差4例。通过χ2......
作者:栗景阳;荣国威;贡小英 刊期: 2001- 07
-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弹性束带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及弹性束带固定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本组19例,均为男性;年龄14~27岁,平均22岁。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16号骨穿针穿入舟骨骨不连部位,并轻轻剥离骨不连部位瘢痕组织,保留该针,在髂嵴部位用另一骨穿针抽取红骨髓5~10ml,平均7ml,即刻由腕部的骨穿针注入骨不连部位,腕部用弹性束带固定于中立位。平时鼓励患者做各指伸屈、握、捏等活动,但避免腕部活动。每周可解开束带1......
作者:梁雨田;张伯勋;陶笙;刘郑生;张群;刘芙进 刊期: 2001- 07
-
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磷脂变化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线粒体磷脂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并分析其在线粒体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烧伤组(40只)。烧伤组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取正常及伤后1,3,6,12,24h大鼠心肌分离线粒体,抽提并测定线粒体磷脂,同时检测线粒体Ca2+浓度([Ca2+]m)、线粒体磷脂酶A2(mtPLA2)以及质子腺苷三磷酸酶(F0F1-A......
作者:梁晚益;黄跃生;杨宗城 刊期: 2001- 07
-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精神反应。随着战争、社会暴力事件、重大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等创伤意外的不断增多,PTSD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现今PTSD以其发病率、患病率高,慢性病程,疗效差等特点严重影响创伤救治而备受关注[1]。目前,PTSD及其神经生物学致病机制的探讨已成为涉及创伤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研究......
作者:王庆松;王正国;朱佩芳 刊期: 2001- 07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严重创伤后急性相反应的调节作用
严重创伤后的急性相反应(acutephaseresponse,APR),是机体保护组织免于损伤,激活组织修复过程的链级反应。急性相反应期间,机体处于应激高代谢状态,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导致蛋白净生成率下降和负氮平衡。虽按代谢支持的要求给予营养,但仍难以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自身相食(autocannibalism)[1]。通过代谢调理手段抑制创伤后的急性相反应,成为目前逆转创伤高代谢......
作者:施鑫;黎介寿 刊期: 2001- 07
-
神经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神经营养因子(NTF)有神经生长因子(NGF)、脑衍生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Ⅲ、Ⅳ/Ⅴ、Ⅵ(NT-3、NT-4/5、NT-6)等。生长因子(GF)则包括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在内的一个大家族。它们均有促进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元生长、分化和存活的作用,......
作者:张茂;江观玉;陶祥洛 刊期: 2001- 07
-
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14例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骨折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来势凶,死亡率高。笔者从1986年至1996年共治疗1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均为男性,年龄18~36岁,平均27岁。其中胫骨闭合性骨折1例,股骨干(闭合性)骨折13例。外伤后2d内出现症状8例,3d后出现症状6例。均因诊断及抢救及时无一例死亡。典型病例:男,28岁,因交通伤致左侧股骨干骨折而收住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左大......
作者:阿地利·沙木沙赫;冯建军 刊期: 2001- 07
-
医学临床对组织工程学的要求
所谓组织工程,是运用工程学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体外构建有生物活性的组织,植入体内,修复组织缺损,重建功能;或作为一种体外装置,暂时替代器官功能,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活动的一门科学[1]。组织工程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种子细胞的离体培养;(2)细胞外基质替代物(生物材料)的研究;(3)组织工程化组织(tissueengineeringtissue)的构建。组织工程的终目的......
作者:裴国献;陈滨 刊期: 2001- 07
动态资讯
- 1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诊治
- 2 26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分类及其术式选择
- 3 不同浓度异氟醚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4 大鼠牙槽嵴创伤修复后对牙齿移动的影响
- 5 入院24 h内输注红细胞≥30 U的创伤患者的预后分析
- 6 评论:外伤性脑内血肿护大与血肿形态不规则度的研究
- 7 开放性骨折首次清创时机问题研究进展
- 8 骨形成发生蛋白在兔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 9 胸部高频超声与X线片诊断肋骨骨折
- 10 股骨滑车轴作为全膝置换股骨旋转截骨轴线的可靠性评估
- 11 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 12 保留椎弓根中下部的椎体后上缘截骨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
- 13 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感染创面82例
- 14 En bloc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长骨Cierny-Mader Ⅳ型创伤后骨感染
- 15 三维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 16 三头肌劈开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 17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脑损伤后血脑屏障修复的影响
- 18 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
- 19 人工关节临床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 20 小儿闭合性肝外伤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