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1999年第6期文章
  • 前臂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脐旁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一例

    患者男,22岁.1998年10月因车祸伤致双侧胫腓骨骨折,经当地医院初步治疗后转入我院.......

    作者:杨东元;高建华;颜玲;张立宪 刊期: 1999- 06

  • 多发伤合并急性心脏压塞的早期诊治

    我院自1988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多发伤合并有急性心脏压塞的病人23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永红;李宝平;任国良;李家成 刊期: 1999- 06

  • 颅脑外伤并耳血鼓室17例

    临床资料我院从1980年5月~1998年5月共收治颅脑外伤并继发鼓室内积血17例(右13耳,左4耳),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5~71岁,平均43岁.头颅CT检查:颅底骨折7例,颞骨骨折5例,硬脑膜下血肿5例.经神经外科处理病情稳定后,病人感耳闷胀,听力下降.......

    作者:陈墨菲;车莉 刊期: 1999- 06

  • 严重创伤病人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70年代以来,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尤其是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然而,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有关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创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即是其中之一,它也是当前营养支持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1].......

    作者:黎介寿 刊期: 1999- 06

  • 交通伤所致骨盆不稳定骨折治疗进展

    当前所发生的骨盆不稳定骨折多数由交通伤引起.虽然骨盆骨折的发生率只占全身骨折的1%~2%,但是死亡率却很高.统计表明,遭受骨盆不稳定骨折伤员的死亡率超过49%,是交通伤致死的3个常见原因之一,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胸部外伤.骨盆骨折死亡率高的病人多数合并有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如何正确处理骨盆不稳定骨折,是摆在创伤骨科面前的一个难题.......

    作者:刘晋才 刊期: 1999- 06

  •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改变

    笔者以青年人股骨头为对照,对2周内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标本进行骨矿含量、酶及细胞因子检测和组织形态定量分析,以研究老年人易发股骨颈骨折的原因,并探讨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

    作者:孙磊;韩一生;王利群;宁志杰;廖可国;陈南春 刊期: 1999- 06

  •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与复给氧损伤后Ca2+和MAP2含量变化

    血管内皮细胞内Ca2+升高,细胞骨架结构改变是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原因[1].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其通透性变化代表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缺氧与复给氧损伤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Ca2+和微管连接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s,MAP2)变化及其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李良平;徐如祥;邹玲;钟世镇 刊期: 1999- 06

  •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变化

    研究[1]表明,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肌肉和神经将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周围神经与血液间存在血-神经屏障.但是,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枢内有否改变,以及有何改变尚未见文献报道.研究[2]表明,当坐骨神经切断后中枢性改变有两方面,一是背根节细胞的死亡,二是脊髓内神经活性物质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的数量变化.笔者旨在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脊髓内CGRP表达的变化,以加深对肢体缺血再灌注的认识.......

    作者:朱立军;黄耀添;朱锦宇;丁玉强 刊期: 1999- 06

  • 钛金属板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我院自1984~1998年,用各种不同异体材料修补颅骨缺损病人172例计180次手术,着重分析钛金属板的特点,并与其他材料进行比较.......

    作者:金国良;张永良;俞学斌 刊期: 1999- 06

  • 颅内局部应用地塞米松防治脑内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

    全身应用地塞米松,尤其是大剂量应用治疗脑水肿可能会出现某些副作用而受到限制[1].笔者受Ikeda等[2]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脑瘤周围水肿实验研究的启发,尝试开展了颅内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创伤性局限性脑水肿的临床研究,现已在脑内血肿清除术后应用18例,经观察有明显疗效.......

    作者:吴厚慧;万默各;芮奕峰 刊期: 199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