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1999年第3期文章
  • 脾肾联合损伤的处理

    临床资料本院1985~1995年共收治脾肾联合损伤19例,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15~67岁,平均45.5岁.损伤原因:车撞伤12例,高处坠落伤3例,拳击伤4例.伤后合并休克15例,血尿13例,9例术前B超检查有肾损伤.损伤类型:脾损伤合并左肾挫伤腹膜后血肿6例,合并左肾裂伤4例,合并肾蒂裂伤伴广泛性腹膜后血肿2例,伴后腹膜血肿而遗漏肾损伤7例,其中5例保守治愈,2例并发脓肾,肾周感染.治疗方......

    作者:杨明海;陈学农 刊期: 1999- 03

  • 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

    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neurosurgicalintensivecare,NIC)已经发展成为神经外科的一个专门领域.重型颅脑外伤作为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常见急性颅脑疾患,从一开始就是NIC监护的重点.颅脑外伤临床与实验研究的进步也从多角度促进了NIC的发展.近二十年来,重型颅脑外伤病死率由50%下降至30%~40%,其重要原因就是NIC强化治疗方案的临床实施.......

    作者:杨树源;杨学军 刊期: 1999- 03

  • 低温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大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

    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亚低温能显著减轻颅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障碍并促进其恢复、提高生存率[1],但对于低温是否影响颅脑损伤病人的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问题,一直缺乏可靠的实验论证.本研究旨在证明低温对颅脑损伤大鼠T细胞免疫的影响,通过分组动物实验,分别检测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液压颅脑损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陈锡群;龚孝淑;江基尧;朱诚;徐燕 刊期: 1999- 03

  • 角朊细胞游走及其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皮肤组织的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表皮创伤的修复是皮肤全层愈合的关键部分,角朊细胞游走则在表皮创伤愈合中起着起始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角朊细胞游走机制的研究肯定了这种游走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1].笔者通过建立SD小鼠角朊细胞游走的动物模型,以阐明表皮创伤早期愈合的机制及角朊细胞游走的动力学特征.......

    作者:陈德利;施伟民;徐倩;高青云;朴英兰;沈亮亮 刊期: 1999- 03

  • 创伤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为了解创伤性骨折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变化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检测GM-CSF及IL-4联合刺激前后骨折患者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和B7-1表达水平及DC免疫诱导功能,探讨导致骨折患者DC免疫功能变化的可能机制.......

    作者:李明松;袁爱力;彭齐荣;鲍光欣;张振书 刊期: 1999- 03

  • 脑外伤后血糖和C肽含量变化的动态研究

    脑外伤后体内糖代谢异常,血糖明显升高,加重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影响预后[1].我们[2]在以往的临床研究中发现,C肽在脑外伤后也有增高趋势.笔者进一步研究脑外伤后血糖和C肽含量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新庆;庞琳;程爱国;梁永平 刊期: 1999- 03

  • 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测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TCD)对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演变、预后及指导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在住院后立即行TCD、ICP及动脉血压的监测,观察10~15天.结果(1)在重型脑外伤病人中,当CPP≤6.67kPa时,则脑血流速度下降,此时应及时对病人进行对症处理,病人尚有恢复可能;(2)当CPP<2.67kPa或Vm<40cm/s时,病人预后极差,本组病人中无一例存活.结论上述标准是判定重型......

    作者:杨杰;王明璐;杨树源 刊期: 1999- 03

  • 重型脑损伤局部脑氧饱和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变化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重型脑损伤50例为样本,采用近红外光谱血氧仪(NIRS)持续床旁监测rScO2,颈静脉氧饱和度(SjO2)、动脉氧饱和度(SaO2)、颅内压(IC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BP)和脑灌注压(CPP).结果重型脑损伤后rScO2明显降低(0.4075±0.1394).影响局部脑氧饱和度的主要因素为ICP、CP......

    作者:高晋健;唐文渊 刊期: 1999- 03

  •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临床、脑电地形图、血浆内皮素、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研究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I)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治疗组35例,对照组20例,观察HBO前后脑电地形图(BEAM)血浆内皮素(ET)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查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流速,平均流速及搏动指数(MCA-Vs,Vm,PI)等7项参数.结果治疗组的临床(GCS),BEAM,预后(GOS)均明显迅速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HBO1疗程后的ET值从(91.24±12.......

    作者:葛朝明;任海军;张建生;李玲;王满侠;裴世澄;孟璇 刊期: 1999- 03

  • 胃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及氧平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外伤患者氮平衡变化及胃肠外营养支持对颅内压和氮平衡的影响.方法36例严重外伤随机分成PN组和EN组,比较两组氮平衡、蛋白质和颅内压变化情况,并进行临床预后分析.结果脑外伤术后10天内尿氮排出量为12~28g,平均16.4g,排氮量与外伤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PN组较EN组获得较高的能量和氮摄入[分别为:(6512.4±504.3),(12.7±1.9),(3065.6±768.4)......

    作者:陈立华;刘运生;马建荣;秦天森;霍雷;曹美鸿 刊期: 199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