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1.1《中华创伤杂志》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4 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短篇论著、简报、经验交流一般不超过2 000字,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1 200字。均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1.2 《中华创伤杂志》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收录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
1.3《中华创伤杂志》来稿要求一式2份,其中1份为原稿,另1份可为复印件,但照片不能用复印件,必须提供2份原始照片。来稿原则上应用A4纸双倍行距打印,每页字数限定在400字。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寄出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稿件编号。请自留底稿。本刊对不刊用的稿件以平信方式将退稿通知书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原稿一律不退还作者,但原始照片将寄还作者。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凡版面拥挤、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
1.4欢迎用电子邮件投稿,同一稿件不要既用电子投稿又投打印文稿。同时,须附单位介绍信。上传的文稿必须是Word文档,如需上传图片建议用JPEG格式。上传图片时建议用以下2种方式:(1)将您所要上传的图片用Winzip或WinRAR压缩软件压缩成一个“压缩文件包”再上传;(2)将您要上传的图片嵌入Word文档。上传文件的数量可以自行设置。
1.5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采取双盲法。作者如对退稿有异议,可向编辑部提出书面申诉,编辑部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议,并予答复。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1 500字以内的文稿每篇20元,超过1 500字文稿每篇40元。第一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
1.6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最高学历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不包括摘要、表、图和参考文献)、表数和图数。
1.7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军队、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项经费资助项目(G199054206)”,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1.8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发表。申请学术论文进入“快速通道”的要求:
(1)凡内容涉及重大创新和国内首创,达到或超过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的论文,均可申请进入“快速通道”;
(2)作者本人提出进入“快速通道”申请;
(3)作者提供国内外数据库的查新报告;
(4)作者提供两位同行知名专家(作者所在单位的专家和作者的导师应回避)的推荐信,推荐信内容应包括学术论文为“最新”、“首创”及申请快速发表的理由;
(5)作者提供申请快速发表论文的作者署名无争议、发明权(即首创权)无争议的证明;
(6)作者提供论文和相关照片一式2份(必须附寄软盘或光盘);
(7)作者提供由作者单位科研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凡符合上述规定和要求,且获准进入“快速通道”的论文,将由本刊编委会总编辑、相关专业编委共同审议决定是否刊登,如编委会审查后同意论文发表,本刊承诺该论文于获准进入“快速通道”后4个月内刊出。
1.9作者在接到本刊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可致电本刊编辑部了解稿件处理情况。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并陈述理由,切勿一稿两投。
1.10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对退修的文稿,要求作者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将文件名标注在软盘上,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或利用本刊电子信箱传送修改稿。修改稿首页须注明稿件编号。修改稿逾3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
1.11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中华医学会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刊用的文稿。
1.12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以论著栏目发表者赠当期杂志2册,以其他栏目发表者赠当期杂志1册。
中华创伤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创伤杂志发文量
中华创伤杂志总被引频次
-
吸入性损伤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
吸入性损伤是由热力、有毒或刺激性气体吸入引起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伤.目前临床对其认识仍较局限,缺乏有效的诊治规范.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根据国内已形成的吸入性损伤诊治经验,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吸入性损伤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诊断和评估及临床治疗等3个方面,系统介绍吸入性损伤规范化的临床处理措施,并形成吸入性损伤临床诊治全国共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刊期: 2018- 11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富血小板血浆修复兔颅顶骨缺损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的成骨效果,探讨应用PRF修复骨缺损的方法.方法选择16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大白兔的颅顶骨上各制备4个直径为7mm的骨缺损区,分为A、B、C、D区,然后根据填人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组:A区填入PRF(PRF组)、B区填入PRF可吸收骨材料Bio-Oss骨粉(B0)......
作者:何通文;韩耀辉;牟兰;徐庚池;师爱萍;葛振林 刊期: 2014- 10
-
破/冲复合伤临床诊疗规范
爆炸性武器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打击手段,其主要致伤因素为破片和冲击波.两者的致伤范围虽因各自在空气中运行的物理特征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但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的破/冲复合伤发生率通常较高,并且往往伤情重,死亡率高[1].据现场动物实验显示,破/冲复合伤发生率可高达74.6%,其死亡率高达93.7%[2-3].因此,建立破/冲复合伤诊治的规范流程对于提升现代战伤救治水平尤为重要.......
作者:蒋建新;王正国;杨志焕;周继红;许民辉;谭群友;童卫东;钟前进;陈继川 刊期: 2013- 12
-
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6例应用DHS联合防旋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27~76岁,平均57.0岁.GardenⅡ型27例,Ⅲ型51例,Ⅳ型28例.根据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表现,将患者分为股骨头坏死组(18例)和未坏死组(88例).......
作者:西尔买买提·艾哈提;艾克热木江·阿尔肯;丁舒晨;王哲洋;虞荣斌;封江标;叶有晨;刘志荣 刊期: 2017- 09
-
创伤休克早期救治新观念与新方法
战创伤已成为现代社会一大公害,其死亡率已跃居疾病谱的第三位,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tichemorrhagicshock,THS)为战创伤的重要并发症,占战创伤早期死亡的近50%[1].近年来,针对战创伤早期救治提出了许多新的治疗理念和措施,包括限制性(低亚)液体复苏(limited/hypotensivefluidresuscitation)、损伤控制复苏(damagecontrolres......
作者:刘良明 刊期: 2013- 07
-
真空封闭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的感染创面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2月~2000年10月共收治开放性骨折合并创面感染18例,其中表浅感染2例,深部感染7例,创伤后慢性骨髓炎9例.创面彻底清创后,将内置引流管的聚乙烯醇缩甲醛(PVA)泡沫置入创面,再用聚氨酯(PU)薄膜将PVA泡沫及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密封,引流管接负压瓶,形成真空封闭.结果处理14~30d(平均18.6d),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创面肉芽......
作者:黄雄飞;杜靖远 刊期: 2002- 10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所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创伤性再体验、回避和麻木、警觉性增高[1].PTSD患者多伴有失业、家庭不稳定、健康等问题,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创伤后出现PTSD的特定个体存在潜......
作者:李艳;付强;刘爱忠;刘劼;陈龙 刊期: 2015- 02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
目前髓内钉的设计多样、各具特点[1].临床应用较多的是交锁髓内钉,但由于其器械复杂,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手术需X线监控设备等.我科于2003年11月-2008年8月应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rotaryself-lockingintramedul-larrnail,R-S钉)(天津威曼生物材料公司)[2]治疗长骨干骨折46例,获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胡龙;李金德 刊期: 2009- 07
-
急性复杂性下尺桡关节脱位一例
患者男,45岁.1998年2月因坠落伤致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入院后予抗休克治疗,3天后,病情趋于稳定.自诉左腕部疼痛,前臂旋转受限.体检:左腕部畸形,与正常侧对照,背侧尺骨小头隆起部分消失,前臂旋前障碍.......
作者:徐能;李建强;金小平;章承修;钱少华 刊期: 1999- 05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浮动胸壁19例
1996年6月~1999年4月,笔者采用电视胸腔镜施行手术治疗浮动胸壁1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永恒;罗昭全;汪翼;杨绪全 刊期: 2000- 12
动态资讯More >
- 1 34例外伤性顽固性鼻出血的血管内治疗
- 2 儿童开放性浮髋损伤两例
- 3 多聚乙醇酸-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为支架的骨髓基质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 4 38例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手术入路探讨
- 5 143例胸部创伤诊治分析
- 6 严重创伤感染及其并发症处理的若干对策
- 7 距骨颈骨折治疗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 8 汶川大地震中颅脑损伤的救治与反思
- 9 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的特点和治疗
- 10 经髂腹股沟入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2例
- 11 亚低温对脑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12 带膜支架在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中的应用
- 13 性激素的脑保护作用
- 14 双髋关节不同类型脱位一例
- 15 人工关节临床应用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 16 氧化应激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与c-Myc、Fas-FasL、核因子-κB关系的研究
- 17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
- 18 快速全肝血流控制技术在近肝静脉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 19 评论:读《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骨纵形骨折》
- 20 氨甲环酸在颅脑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