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1.1《中华创伤杂志》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4 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短篇论著、简报、经验交流一般不超过2 000字,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1 200字。均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1.2 《中华创伤杂志》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收录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
1.3《中华创伤杂志》来稿要求一式2份,其中1份为原稿,另1份可为复印件,但照片不能用复印件,必须提供2份原始照片。来稿原则上应用A4纸双倍行距打印,每页字数限定在400字。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寄出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稿件编号。请自留底稿。本刊对不刊用的稿件以平信方式将退稿通知书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原稿一律不退还作者,但原始照片将寄还作者。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凡版面拥挤、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
1.4欢迎用电子邮件投稿,同一稿件不要既用电子投稿又投打印文稿。同时,须附单位介绍信。上传的文稿必须是Word文档,如需上传图片建议用JPEG格式。上传图片时建议用以下2种方式:(1)将您所要上传的图片用Winzip或WinRAR压缩软件压缩成一个“压缩文件包”再上传;(2)将您要上传的图片嵌入Word文档。上传文件的数量可以自行设置。
1.5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采取双盲法。作者如对退稿有异议,可向编辑部提出书面申诉,编辑部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议,并予答复。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1 500字以内的文稿每篇20元,超过1 500字文稿每篇40元。第一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
1.6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最高学历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不包括摘要、表、图和参考文献)、表数和图数。
1.7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军队、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项经费资助项目(G199054206)”,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1.8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发表。申请学术论文进入“快速通道”的要求:
(1)凡内容涉及重大创新和国内首创,达到或超过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的论文,均可申请进入“快速通道”;
(2)作者本人提出进入“快速通道”申请;
(3)作者提供国内外数据库的查新报告;
(4)作者提供两位同行知名专家(作者所在单位的专家和作者的导师应回避)的推荐信,推荐信内容应包括学术论文为“最新”、“首创”及申请快速发表的理由;
(5)作者提供申请快速发表论文的作者署名无争议、发明权(即首创权)无争议的证明;
(6)作者提供论文和相关照片一式2份(必须附寄软盘或光盘);
(7)作者提供由作者单位科研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凡符合上述规定和要求,且获准进入“快速通道”的论文,将由本刊编委会总编辑、相关专业编委共同审议决定是否刊登,如编委会审查后同意论文发表,本刊承诺该论文于获准进入“快速通道”后4个月内刊出。
1.9作者在接到本刊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可致电本刊编辑部了解稿件处理情况。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并陈述理由,切勿一稿两投。
1.10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对退修的文稿,要求作者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将文件名标注在软盘上,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或利用本刊电子信箱传送修改稿。修改稿首页须注明稿件编号。修改稿逾3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
1.11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中华医学会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刊用的文稿。
1.12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以论著栏目发表者赠当期杂志2册,以其他栏目发表者赠当期杂志1册。
中华创伤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创伤杂志发文量
中华创伤杂志总被引频次
-
多聚乙醇酸-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为支架的骨髓基质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目的研究以多聚乙醇酸(polyglycolicacid,PGA)﹑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s,HA)复合体为支架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cells,BMSCs)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自体BMSCs分别种植于PGA和HA支架后共同培养,生物胶粘连两种支架-细胞复合物形成BMSCs-PGA-HA复合体,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
作者:周晓中;张文智;吕维佳;董启榕;陈振腾;梁智仁 刊期: 2005- 08
-
侧胸岛状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12例
颈部瘢痕挛缩畸形多发生于颈前区,往往累及皮肤和颈阔肌,下唇、颈、胸粘连,使颈部俯、仰、旋转运动受限,强迫低头姿势,甚至影响饮食和呼吸.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共收治Ⅲ、Ⅳ度颈部瘢痕挛缩畸形12例,采用颈部瘢痕切除松解、侧胸岛状皮瓣修复治疗,随访1年,外观和功能恢复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保锴;王立荣;侯贺宪;翟丕力;张祥 刊期: 2002- 06
-
创伤急救体系相关因素对患者住ICU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创伤急救体系相关因素对患者住ICU时间的影响,并找出导致住I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浙江省5所三级医院急诊室首诊并入住ICU的1361例创伤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导致患者住ICU时间延长(≥15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92例住ICU时间≥15d,占14.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ISS≥16分、GCS≤7分、钝性伤、院前急救、急诊室滞留时......
作者:李天琅;李辉;沈伟锋;何小军;伍峻松;易建华;马岳峰 刊期: 2012- 05
-
颞肌筋膜蛛网膜开窗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分析
颅脑外伤后引起脑脊液聚积在硬脑膜下腔,称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颅脑损伤中此并发症约占3.7%~5.4%,多见于幕上,偶可见幕下,临床上分为进展型、稳定型和消退型~([1,2]).其中由于进展型硬膜下积液不断增多,导致颅内压增高,相应部位的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轻瘫、嗜睡、淡漠及头痛呕吐等,还有转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3]),需要手术干预.......
作者:林逢春;王怀瓯;张弩;林坚 刊期: 2010- 02
-
A20基因对大鼠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A20基因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中的抗凋亡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只SD大鼠,制作重度TBI模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伤后30min,在立体定向仪下向损伤灶周边皮质及损伤灶内多点注射脂质体-pcDNA3.1-A20和脂质体-pcDNA3.1空质粒.两组分别于术后12,24,48,72,168h各取5只大鼠取脑制作切片,免疫组化法......
作者:吴晓华;袁坚列;杨小锋;温良;陈杰;单国进;章威 刊期: 2009- 06
-
胸部穿透性损伤解剖评分重伤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穿透性胸部损伤(PTT)创伤评分指标预测生死结局的效果,界定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穿透伤指数(PTI)的重伤值,对PTI和ISS进行比较。 方法 295例PTT分为生存组286例和死亡组9例,以胸AIS、ISS和PTI作为评分指标进行创伤评分,比较两组创伤评分和院前时间的差别。对全组ISS、PTI与死亡率的关系分组段分析,将PTI和ISS进行比较。 结果 生存组与死亡组创伤评分和院前......
作者:万亚红;石应康;杨建;武忠;方强 刊期: 2001- 03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体外兔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及功能代谢的影响,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生长良好的兔正常关节软骨细胞,在含体积分数为10%新生小牛血清的DMEM条件下体外单层培养,细胞贴壁后随机分组,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和(或)IGF-1;培养液不加任何因子为对照组.以四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数,二苯胺......
作者:刘刚;胡蕴玉;马平;韩一生 刊期: 2003- 04
-
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
颅内假性动脉瘤属于颅内动脉瘤中的少见类型,因其形成机制特殊,不具备真性动脉瘤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在处理上具有更高风险和挑战性.少数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可因自发性血栓形成而自愈,但多数动脉瘤会逐渐增大,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一经发现应尽快积极处理.目前对其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两种方法.现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11例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患者......
作者:李斐;陈谦学;李明昌;王军民;田道锋;张申起 刊期: 2014- 11
-
颅底骨折致鼻腔大出血的治疗
颅底骨折引起鼻腔大出血,临床上较少见,出血可在外伤后立即发生,也可在伤后数日或数周发生.由于受伤当时多数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鼻腔出血凶猛,极易发生误吸和窒息,如处理不当,患者可因窒息或休克而死亡.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颅脑损伤1867例,其中颅底骨折463例,占24.80%,伴发鼻腔大出血16例,占同期颅脑损伤0.86%.笔者就其治疗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陆建吾;游潮 刊期: 2005- 03
-
逆行髓内钉胫距跟关节融合治疗胫距、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合并胫距、距下关节严重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逆行髓内钉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合并胫距、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7例,术后疗效评估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结果14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4.6个月.12例(86%)功能在术后平均11.6周(8~19周)达到骨性愈合......
作者:施忠民;谢雪涛;张长青;曾炳芳 刊期: 2008- 05
动态资讯More >
- 1 前侧pilon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 2 NEL样1型基因直接体内转染预防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 3 妊娠期创伤19例
- 4 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5 脑机接口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神经功能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6 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丢失的研究进展
- 7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 8 高原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并发症的特点及预防
- 9 生化指标评估创伤严重程度的研究进展
- 10 锁骨胸骨端和肩峰端同时骨折一例
- 11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初探
- 12 重视胸腰段骨折治疗
- 13 胸部创伤或术后发生MODS 26例
- 14 腓肠肌腱膜瓣翻转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 15 桡骨远端骨折个性化治疗73例
- 16 腹部创伤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
- 17 立止血预防和治疗心胸外科手术后出血的效果
- 18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
- 19 N-乙酰-L-半胱氨酸对亚砷酸钠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的防治作用
- 20 Philos钢板与Multiloc髓内钉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