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18年第02期

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意义

刘伟;陈武桂;孙靖;杨思振;李松涛;张莹;邱浩;周跃;初同伟

关键词:脊髓损伤, 病理学, 外科,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及其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 选取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行损伤段脊髓及坏死组织清除、功能生物材料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对术中所收集损伤脊髓标本,根据损伤时间分为急性损伤期(≤3 d)3例、亚急性损伤期(4~14 d)3例和慢性损伤期(>14 d)1例.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情况.结果 (1)完全性脊髓急性损伤期主要表现为弥漫充血、液化,亚急性损伤期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脊髓液化,慢性损伤期主要为瘢痕修复.(2)HIF-1α慢性损伤期表达水平(24.67 ±0.51)高于急性损伤期(3.17±0.40)和亚急性损伤期(4.62±0.48)(P<0.05),且亚急性损伤期表达水平高于急性损伤期(P<0.05).(3) TNF-α亚急性损伤期表达水平(17.60±1.17)高于急性损伤期(5.35±0.33)和慢性损伤期(1.81±0.17)(P<0.05),且急性损伤期表达水平高于慢性损伤期(P<0.05).(4) MAP2急性损伤期表达水平(9.46±0.41)高于亚急性损伤期(3.25±0.42)和慢性损伤期(1.16±0.08) (P <0.05),且亚急性损伤期表达水平高于慢性损伤期(P<0.05).结论 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出现充血、液化、坏死并逐渐瘢痕修复等病理变化,损伤期间存在低氧、炎症、神经元凋亡和修复等多种现象,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主要表达于亚急性损伤期的微环境变化过程,缺氧主要参与了慢性损伤期病理变化过程.这可为临床完全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时机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