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14年第04期

创伤性脑损伤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赵子艾;宁亚蕾;杨楠;彭艳;熊仁平;陈惺;白伟;周元国

关键词:脑损伤, tau蛋白质类, 认知功能障碍
摘要:目的 研究小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动态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可控皮质打击方法建立小鼠中度TBI模型,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C57BL/6雄性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创伤组、假手术组,创伤组又分为3个亚组:24h、7d及1个月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伤后24 h、7d、1个月脑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胶质细胞增生程度、神经元丢失及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标记的轴突损伤. 结果 创伤24 h、7d、1个月组对侧海马齿状回区tau蛋白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分别为4 451.021±471.731,5 339.826±794.071,1 906.036±369.808,均较假手术组368.630±231.038明显升高(t=23.316,18.033,9.979,P<0.01).而其余Thr205、Ser262位点磷酸化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ous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创伤24 h、7d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30 495.233±6 174.094,86 427.920±11 896.771,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6 825.653±3 451.641(t=9.573,9.573,P<0.01),而创伤1个月组9 511.471±5 431.077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1,P>0.05).APP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创伤24h、7d及1个月组A值分别为459.061±368.608,1 802.695 2491.938,2 762.852±636.524,2 333.118±511.731,创伤组均高于假手术组(t=5.684,7.960,7.697,P<0.01).各时相点NeuN标记神经元计数结果显示,对侧齿状回区神经元在创伤24 h组与假手术组[(290.056±39.162)∶(314.019±42.3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7,P>0.05),创伤7d、1个月组分别为250.509±17.592,242.717±17.045,均少于假手术组(t=-3.112,-3.506,P<0.01). 结论 TBI后tau蛋白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长期升高可能与TBI后慢性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