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11年第11期

汶川地震后送至重庆伤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及干预效果

李玲;王延江;王琳;于瑞英;张猛;邓娟;李静;周华东

关键词:自然灾害, 心理疗法, 应激, 心理学, 汶川地震
摘要:目的 探讨汶川地震后送至重庆伤员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的效果,为制订重大灾害后送伤员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首先使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健康自评问卷(PHSQ)、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389例伤员进行测评,按照PHSQ评分结果将伤员分为对照组及应激组,此后对应激组给予心理干预,1个月后对此组伤员进行第二次心理测评.结果 (1)此批伤员入院时PHSQ评分≥8分共117人(30.08%),划分为应激组,其余为对照组.(2)应激组的SCL - 90焦虑、忧郁、恐怖及附加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应激组以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为主,其中以退避、幻想应对为主(P<0.01),而对照组则以合理化、求助应对为主.(4)应激组的领悟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应激组经过1个月心理干预,PHSQ分≥8共53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2,P<0.05).同时SCL - 90焦虑、附加因子及领悟社会支持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1),应对方式从不成熟型向成熟型转变,以求助为主要应对方式.结论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具有较严重心理问题,主要与焦虑、忧郁、恐怖的情绪、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及缺乏领悟社会支持相关.针对性地及时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利于伤员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