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汉防己甲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汉防己甲索(tetrandrine,Te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spinalcordinjury,ASCI)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该病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95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脊髓损伤组(ASCI组)、汉防己甲素(Tet)组和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空白对照组5只大鼠,其他每组30只大鼠.除空白对照组外,所有动物均用改良Allen......
作者:王远政;田晓滨;李波;孙立;韩伟;汪雷;张一 刊期: 2012- 05
-
人工关节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人工关节感染是导致人工关节置换失败的灾难性并发症.感染一旦发生,诊断和治疗都较为棘手.其中由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等毒力较低的细菌所致的延迟性感染,临床症状及体征一般都不明显,影像学检查也多无特征性表现,常难以与无菌性松动鉴别.目前临床对于人工关节术后延迟性感染,尚无统一诊断标准.笔者就人工关节感染的诊断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
作者:罗羲;费军;黄显凯;倪卫东 刊期: 2012- 05
-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策略与展望
肱骨近端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群,在全身骨折中占4%~9%,占关节周围骨折的13.5%,仅次于髋部骨折及桡骨远端骨折[1].对于复杂且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大多数学者首选手术治疗.临床上各种手术方式在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中也取得了确切的效果,但在具体治疗方法选择方面至今仍存在很大争议.......
作者:董启榕;陈明 刊期: 2012- 05
-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预计2050年全球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数量将达630万,其中50%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关[1].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又成为老年患者功能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积极有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意义重大.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与新型固定材料的问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日趋多样化.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每一位骨科医师需要重视的问题.笔者就此做一浅析.......
作者:杨惠林;王根林 刊期: 2012- 05
-
北京市990例交通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10年所有住院治疗的道路交通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昌平地区医院2010年度共收治道路交通伤患者990例,男女比为2.57:1;平均年龄45岁,其中<18岁21例,18~55岁703例,956岁266例.个体户、种植业生产人员是交通事故发生的高危人群.夏秋季节是交通事故易发时段.致伤部位以下肢损伤为多见.患......
作者:韩娜;张殿英;王天兵;张培训;寇玉辉;王振威;王艳华;安帅;范达;张进军;姜保国 刊期: 2012- 05
-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研究现状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TF)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部以远至小转子下方5cm水平区域内的骨折,是中老年人群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患者平均年龄约为70岁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趋加快,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升高,其股骨转子部又是骨量丢失严重的部位之一,因此,外伤导致ITF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率约占老年人全身骨折的21%,男女比例约为1:3[1......
作者:梅浩;袁艾东;李文锐 刊期: 2012- 05
-
创伤急救体系相关因素对患者住ICU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创伤急救体系相关因素对患者住ICU时间的影响,并找出导致住I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浙江省5所三级医院急诊室首诊并入住ICU的1361例创伤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导致患者住ICU时间延长(≥15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92例住ICU时间≥15d,占14.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ISS≥16分、GCS≤7分、钝性伤、院前急救、急诊室滞留时......
作者:李天琅;李辉;沈伟锋;何小军;伍峻松;易建华;马岳峰 刊期: 2012- 05
-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的关系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1in,TM)、蛋白C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早期多发伤患者64例,按严重创伤程度评分(ISS)分为重伤组(ISS≥16分)和轻伤组(ISS<16分),比较分析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同时检测血浆TM和蛋白C水平,分析与凝血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另选择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
作者:翁海滨 刊期: 2012- 05
-
基于改良Moore分类评分的下颈椎损伤诊治策略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程度评分系统的改良方案与下颈椎损伤的诊治策略.方法依据改良Moore分类评分系统,定性量化评分<3分者,采用保守治疗;稳定性量化评分=3分,且不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采用保守治疗;稳定性量化评分=3分,且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现者,建议手术治疗;稳定性量化评分≥4分,存在下颈椎不稳的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稳定性量化评分值越大,手术指征越明确;若伴有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损伤表......
作者:骆剑敏;陈其昕;钱宇;陈雪荣;李宏斌;金以军;张军;曾青东 刊期: 2012- 05
-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对不同等级医院创伤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价值
目的通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traumaandinjuryseverityscore,TRISS)计算创伤患者的生存概率,评价创伤救治效果以及TRISS评分对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5所医院2009年急诊科首诊的创伤患者(研究组).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创伤类型、致伤原因等信息,并通过计算患者进入急诊室时的ISS评分、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traumascore,RTS)评分得到T......
作者:李辉;沈伟锋;马岳峰;陈卫强;何小军;伍峻松;易建华 刊期: 2012- 05
动态资讯
- 1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 2 骶髂螺钉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相关问题探讨
- 3 24例颅内滞留弹丸弹片的摘除
- 4 创伤脓毒症多指标联合预警诊断模型的建立
- 5 严重创伤病人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 6 内毒素基因与Toll样受体4基因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7 青年性腰椎弓崩裂直接修复后钩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 8 血谷丙转氨酶测定在小儿肝损伤诊治中的价值
- 9 改良胸腰椎前路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 10 术中椎间盘造影辅助确定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责任节段
- 11 颅骨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 12 特异性IgY防治烧伤小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 13 三种止血材料止血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 14 急性肾损伤网络工作组分级系统评估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 1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抗慢性应激作用
- 16 儿童颌面创伤急诊的临床分析
- 17 胰腺闭合性损伤救治原则和进展
- 18 不同发育阶段表皮细胞微小RNA的差异表达谱分析
- 19 巨大颅内金属异物一例
- 2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