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09年第9期文章
  • 大黄素对大鼠颅脑爆震伤的影响及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颅脑爆震伤后脑组织含水量、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变化及大黄素对伤后脑组织含水量、NO含量和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颅脑爆震伤模型,并应用大黄素进行干预,通过干湿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通过硝酸还原酶及比色法检测伤后不同时相脑组织NO含量和iNOS活性.结果伤后动物脑组织NO含量和iNOS活性均显著升高(P......

    作者:马原;顾建文;程敬民;李兵仓;屈延;康建毅;杨立斌;杨涛 刊期: 2009- 09

  • 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和救治原则

    多发伤并发症如出血性休克、感染、MODS的发生率高,且较易漏诊,使部分多发伤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适当的救治.由于多发伤常伤及体内重要的器官,如肝、脾、肾、骨盆等,出血量大,有时止血困难,较易造成不可逆性休克.不可控制的出血是院内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院前的第二位死亡原因[1].引起止血困难的常见原因除原发伤情复杂外,还有一个临床非常常见但并未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的原因,即创伤性凝血病.生理情况下,......

    作者:陈德昌 刊期: 2009- 09

  • 创面治疗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

    创面治疗不仅是一切创伤治疗的基础,而且也是防止后期并发症以及促进创伤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而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创面治疗中心,则是促进创面治疗新技术发展和惠及创伤患者的保障.近二十余年来,各种创面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多和导致创面形成各种原因的复杂性,使人们对创面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高.......

    作者:付小兵;陆树良;蒋建新;王正国 刊期: 2009- 09

  •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方法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不愈合4例,新鲜齿状突骨折(AdersonⅡC型)2例,寰椎横韧带断裂3例,寰椎骨折4例.13例均采用美国强生Depuy公司生产的后路Summit钉棒系统和山东威高公司生产的PCF钉棒系统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同定(万向螺钉直......

    作者:李雷;王欢;崔少千;段景柱;金国鑫;王刚 刊期: 2009- 09

  • 经高位咽后入路行上颈椎手术的治疗选择

    目的观察经高位咽后入路行上颈椎前路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男32例,女9例;年龄12~67岁,平均41岁.Hangman骨折21例,C2椎体骨折2例,先天性齿状突不连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2例,C1,2椎体结核4例,C3骨巨细胞瘤2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高位前方咽后入路显露C1~C3,Hangman骨折和C2椎体骨折复位后行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先天性齿状突不连行前路松解复位、后......

    作者:任先军;王卫东;初同伟;王建;李长青;蒋涛 刊期: 2009- 09

  • 一体化救治模式和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并应用损害控制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创伤外科11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救治方法和手术原则分为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比较三组间术前、术中、术后相关因素与患者死亡率的关系.结果一体化救治及损害控制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研究指标均优于一体化救治组和常规救治组,死亡率显著降低(P......

    作者:杨帆;白祥军;唐朝晖;易成腊;李占飞;高伟 刊期: 2009- 09

  • 抗有丝分裂药物和放射疗法对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作用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创伤后局部过度修复的结果,以局部皮肤发红、表面充血、组织隆起、质地坚硬、同时伴有痒痛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现象.病理性瘢痕一旦形成,往往经历长短不一的时间才能逐渐成熟.......

    作者:王西樵;刘英开;韦俊;王志勇;姜育智;青春;陆树良 刊期: 2009- 09

  • 外周血纤维细胞参与皮肤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皮肤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生物学过程,涉及修复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等多方面因素在时空调控下的多环节相互作用.成纤维细胞作为组织中的主要修复细胞,通过合成并分泌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蛋白酶,以及转化为能收缩创面的肌成纤维细胞等多种方式在创面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一直是创面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作者:韦俊;陆树良 刊期: 2009- 09

  • 组织张力对组织胶原排列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组织张力的变化对胶原排列结构的影响,探讨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三种不同张力的胶原凝胶中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细胞形态、走行方向及胶原的排列结构;免疫荧光检测Fb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的表达及排布.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单层培养基质(monolay......

    作者:刘英开;王西樵;韦俊;青春;陆树良 刊期: 2009- 09

  • 43例慢性创面的外科治疗

    慢性创面泛指创面愈合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愈合过程延长并超过6~8周.引起慢性创面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常见有褥疮、糖尿病皮肤溃疡、静脉性溃疡、烧伤或外伤后残余创面、放射性溃疡、癌性溃疡等.较大较深的慢性创面往往无法通过换药等保守疗法获得愈合,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郑朝;胡大海;徐明达;朱雄翔;韩军涛;董茂龙;陶克;王洪涛;谢松涛;官浩;王耀军;李娜;韩夫;陈璧 刊期: 2009-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