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08年第2期文章
  • 严重多发伤患者确定性治疗前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确定性治疗前时间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采取措施缩短确定性治疗前时间以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2003年3月-2006年4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88例,记录患者的院前时间(T1)、急诊室滞留时间(T2)、确定性治疗前时间(T1,为T1与T2之和)、ISS、预后等指标.以接受急诊手术或直接收住急诊ICU(EICU)作为确定性治疗开始的时间点,将......

    作者:涂建锋;张茂;沈伟锋;干建新;江观玉;蔡文伟 刊期: 2008- 02

  • 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于伤后1,3,5,8d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的变化,ELASA法检测血清中IL-10、干扰素-γ(IFN-γ)浓度,并与健康组进行对比.结果CD4+细胞在伤后1~8d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CD8+细胞在伤后5~8d明显高于......

    作者:唐朝晖;余彦;白祥军;郝友华;陈国兵;邹声泉 刊期: 2008- 02

  • 多发伤患者血清促炎介质水平与创伤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在多发伤患者发病过程中TNF-α、IL-8、C反应蛋白(CRP)、铜蓝蛋白(CER)的变化及其与创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ISS,将其分为轻伤组(ISS<16分),重伤组(16分≤ISS<25分),严重伤组(ISS≥25分).在入院后各时段测定其血清TNF-α、IL-8、CRP、CER的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血清TNF-α、IL-8、CRP、CE......

    作者:刘广湘;李丽;李学锋;李家兴;李继发;姜庆贺;李伟锋;王瑞秀;孙友良 刊期: 2008- 02

  • 严重多发伤后血清胆碱酯酶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后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动态变化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用DTNB显色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53例患者伤后第1,3,7天的血清ChE、白蛋白(ALB)、血细胞比容(HCT)、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记录ISS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Ⅲ(APACHEⅢ)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后血清Ch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持续下降,与APACHEⅢ及ISS......

    作者:巴立;陈海莲;张茂;干建新;陆志熊;徐少文 刊期: 2008- 02

  • 黄体酮对大鼠脑外伤后皮层Toll样受体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体酮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后脑皮层中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和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和黄体酮治疗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致重型颅脑损伤,黄体酮注射剂量为16mg/kg,连续注射5d,伤后第5天处死......

    作者:陈罡;杭春华;史继新;王汉东;印红霞 刊期: 2008- 02

  • 32例双额叶底部脑挫裂伤的诊治体会

    双额叶脑挫裂伤是临床上常见的闭合性脑损伤中一种严重的脑损伤,早期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有些患者早期CT表现不确切,但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可能突然变化而造成严重后果,并且手术指征不易把握,给诊治带来困难.我科自2002年1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此类患者32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作者:吴广宇;徐洪波;赵峰;周盛轩;陶礼钧;方军 刊期: 2008- 02

  • 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元缺氧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元的缺氧保护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元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EGF164,通过神经元细胞计数、四唑盐染色(MTT)法检测神经元细胞活性,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缺氧后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氧前后大鼠脊髓神经元VEGF及其受体Flk-1/Flt-......

    作者:丁新民;毛伯镛;张汉伟;任少华;李胜富;邓一铃 刊期: 2008- 02

  •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颌面部损伤严重度评价方法

    目的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和专家咨询法(Delphitechnique)建立颌面部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AHP法将颌面部损伤按解剖和功能两个方面分层建立指标体系,对每个指标按损伤程度分级.应用Delphi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评分,求出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将其与评价指标的程度分级相结合,即获得了颌面部损伤严重度的评价方法.选取60例颌面......

    作者:薄斌;程洋;何黎升;刘彦普;赵晋龙;周树夏 刊期: 200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