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07年第5期文章
  • 腔镜辅助下胸腰段骨折的微创外科手术

    胸腰椎是人体的中枢支柱,胸腰段(T11~L2)是相对活动椎与稳定椎的交界处,极易骨折.大多数脊柱骨折都发生在胸腰段并导致严重的脊柱前柱骨折,而前柱承受了脊柱的压力性负荷,前柱骨折将严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大多数胸腰段骨折都会造成脊髓的前方压迫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周跃;郑文杰;张超 刊期: 2007- 05

  • 创伤性癫痫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非常常见.在美国,每29s即出现1例TBI患者,每年有150万TBI患者,其中23万人住院和生存,8万人出院时有不同程度的TBI相关性残疾,5万人死亡.TBI为40岁以下人群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有530万美国人有TBI相关性残疾[1].因此,TBI一直是神经外科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许尚臣;庞琦 刊期: 2007- 05

  • 道路安全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

    我国的城市机动化水平已达到100/1000,即每10人拥有一部机动车.我国城乡道路的主要使用者仍然是行人、骑自行车者、摩托车驾驶员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他们既是主要的道路使用者,也是道路交通的主要受害者,又是道路使用者中的弱势人群.随着机动车数量和交通运输量持续增加,这些人暴露于机动车碰撞的危险机会与日俱增.......

    作者:王声湧 刊期: 2007- 05

  • 青藏高原颅脑交通伤合并胸腹联合伤121例

    随着青藏线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伤尤其是颅脑交通伤合并胸腹联合伤的患者增多,病死率升高.因此,如何提高青藏高原地区交通伤救治成功率是成为一大难点.我院1990-2005年共收治颅脑交通伤合并胸腹联合伤患者121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胜;刘波;谢天泰;向凯;赵江涛;杜子友;蒲东利;刘清华 刊期: 2007- 05

  • 交通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研究

    目的预测交通伤后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发生的早期因素.方法对2004年3-9月入院的87例交通伤患者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对早期因素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进行预测研究.结果交通伤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部分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5).伤后3~4月PTSD发生率为31%,是否患PTSD两组间早期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人......

    作者:夏宏伟;姜潮;孙月吉;周莉;曲宸绪;刘启贵;刘宗航 刊期: 2007- 05

  • 重庆市城区2000-2004年摩托车交通事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重庆市城区摩托车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城区两个交警支队,利用收集2000-2004年摩托车交通事故610起,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年共发生摩托车交通事故610起,基本呈逐年上升的特点,多为一般事故.事故驾驶员以40岁以下的男性为主(79.9%).事故多发于每年7,8月(23.1%).一周中星期日事故多(16.7%).每天16∶00~17∶00为事故......

    作者:李彦章;王正国;尹志勇;朱佩芳;周继红 刊期: 2007- 05

  • 昆明市366例道路交通伤特点

    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伤的损伤机制、特点及其法医学意义,为创伤急救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昆明市366例道路交通伤死亡患者的法医病理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车内人员挤压伤与砸压伤高于车外人员.机动车驾驶员面骨骨折为行人的2.3倍.货车与拖拉机造成开放性脑损伤为其他车辆的3~5倍,碾压伤是其他车辆的1~2倍.轿车导致颅脑损伤比例高于其他车辆,颅骨、面骨骨折的比例低于其他车辆.结论不同车辆导致损伤的机......

    作者:潘新民;李利华;李桢;陈宝寿;闫文;韩晓华 刊期: 2007- 05

  • 2000-2005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与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2000-2005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与原因.方法采集2000-2005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和同期人口资料,对比分析各种事故原因,计算比较机动化程度、事故与人员伤亡统计指标特点,分析事故和人员伤亡特点及其原因.结果2002年以后道路交通事故总数稳中有降,10万人口死亡率和万车死亡率也呈现下降趋势,至2005年万车死亡率和10万人口死亡率均下降为7.6.交通事故烈度和伤死率仍然较高,事......

    作者:邱俊;周继红;赵新才;肖凯;张良;蒋志全;刘国栋 刊期: 2007- 05

  • 拓展、深化交通医学研究

    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经历了长期的快速增长之后,近几年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终于出现了稳中有降的好兆头.但是,仅在2006年,我国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道路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我国交通安全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作者:周继红 刊期: 2007- 05

  • 手背逆顺行筋膜蒂皮瓣在手掌侧创伤中的应用

    手部各种外伤比较常见,以掌侧损伤为多,修复难度较大.由于手的特殊功能,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在功能、外形上要求比较高.自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手背顺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掌侧皮肤均缺损,共计37例、45个皮瓣,经2~3年以上随访,外形与功能均获得了较满意效果.......

    作者:卢林宗;张文霞;卢普玄;张占仲;姚书林;李娜;赵志刚 刊期: 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