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丹参等药物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等中西药物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30只,随机分为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手术对照组,C组为西医治疗组,D、E、F组为中西药合用组,分别给予西药+丹参注射液、西药+红花注射液、西药+三七注射液治疗;经液氮冷冻制备脑水肿模型,检测全血黏度、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EB)含量、血浆内皮素含量,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D、E、F组全血黏度均较B组显著降低(P......
作者:薛洪利;唐超;宋守智 刊期: 2006- 03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股骨头软骨下坏死区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mgrowthfactor,VEGF)促进兔股骨头软骨下坏死区血管重建及骨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液氮冷冻造成兔股骨头坏死,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坏死股骨头,组织学技术观察软骨下骨修复的情况,骨矿分析仪测定股骨头骨密度(BMD),图像分析技术测量骨小梁的形态学指标.结果目的基因转染组软骨下血管生成速度、成骨速度、成骨质......
作者:贾勇;初同伟;周跃 刊期: 2006- 03
-
细胞周期调控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梗死后细胞周期调控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光化学方法制作大鼠缺血模型,腹腔注射细胞周期抑制剂Olomoucine进行干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后30d假手术组、对照缺血组和干预组(按8mg/kg给予Olomoucine)损伤侧皮层病灶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iaryacidicproten,GFAP)阳性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观察......
作者:张贵斌;徐运兰;王伟;谢敏杰 刊期: 2006- 03
-
胰腺损伤16例诊治分析
胰腺损伤临床少见,其具有合并伤多、术前误诊率高、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等特点.我院自1993年8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胰腺损伤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缪丁丁;程新生;刘爽;陶霖玉;齐柯;喻军 刊期: 2006- 03
-
急性脊柱脊髓损伤合并肠穿孔四例的诊治
肠穿孔或肠破裂在脊柱损伤中的发生率并不高[1];气腹和腹胀既是空腔脏器穿孔的重要表现,也是脊柱脊髓损伤后的表现.这使得脊柱损伤合并空腔脏器破裂常被延、误、漏诊.2002-2004年,笔者救治了4例此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发明;尹振宇;黄海峰;崔易坤 刊期: 2006- 03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
临床研究表明,颅脑损伤后,营养支持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以往认为,脑损伤患者由于颅内高压导致意识和吞咽功能障碍、胃轻瘫、胃排空延迟,此时插入胃管进行肠内营养(EN)易引起反流、误吸,导致早期肠内营养不能及时进行而采用胃肠外营养(PN).随着对PN并发症、胃肠道在应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肠内营养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日益受到重视,甚至成为外科营养支持的首选.2004年3月-2005年1月,......
作者:赵青菊;韩秀华;杨凤海;张连群;董怀平 刊期: 2006- 03
-
颈静脉损伤致脑损伤六例
颈静脉损伤导致的脑损伤非常罕见,笔者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6例患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初步探讨该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初步的经验,以期减少该病的死亡率.......
作者:王雄伟;范月超;张洪涛;雷霆;李龄;李勇 刊期: 2006- 03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脑组织氧分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观察到脑组织的缺血,脑缺血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及颅内高压、水肿等,是常见死亡的原因.......
作者:管义祥;陆正;缪永华;曹桂龙;吴德模 刊期: 2006- 03
-
肱骨髁间骨折26例的手术治疗
肱骨髁间骨折是创伤骨科领域中的治疗难点,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临床上已提倡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2].笔者在借鉴各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术治疗本科收治的一组患者,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殿英;杨明;付中国;姜保国;王天兵;徐海林 刊期: 2006- 03
-
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
自1965年Urist[1]首先发现脱钙骨基质具有骨诱导能力以来,人们已陆续发现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这些细胞生长因子多为活性蛋白质或多肽,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增加矿化物质合成的作用.但重组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半衰期短,容易被体液冲走或稀释,为保持局部有效治疗浓度,往往需要大剂量、反复注射,由此可能增加患者系统毒性和治疗费用[2,3].......
作者:毕霞;徐卫东;吴岳嵩 刊期: 2006- 03
动态资讯
- 1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并发混合型渗漏的治疗
- 2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骨折中的应用
- 3 半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失血及输血情况分析
- 4 MP-1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5 导向器辅助下个体化后路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疗效评价
- 6 双重血供拇指尺侧阶梯递进式皮瓣修复拇指Ⅰ、Ⅱ度斜形创面
- 7 腹腔镜诊断性腹腔灌洗对腹部刀刺伤的临床诊断
- 8 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小板线粒体变化及虎杖苷的干预作用
- 9 42例爆震伤的急诊救治
- 10 严重创伤感染及其并发症处理的若干对策
- 11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外固定技术的应用
- 12 重视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 13 大鼠严重烧伤后心肌细胞膜损伤的实验研究
- 14 重视复苏性剖胸探查术在濒死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 15 心肌营养素-1基因转染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16 野战外科和相关学科在地震医疗救援中的作用
- 17 87例齿状突骨折的外科治疗
- 18 同期与分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结果比较
- 19 细胞凋亡与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死亡
- 20 实时多参数监测技术在神经重症监护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