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6例臀上动脉损伤大出血的处理
臀上动脉部位较深,损伤较少见,多为尖刀刺伤,常致大出血休克,且臀上动脉近断端常不同程度地回缩,甚至缩回盆腔内,与其他血管损伤相比处理较困难.我科从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6例臀上动脉损伤大出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冉学军;邓长青;王显林;胡兆洋;蒲川成;胡波 刊期: 2006- 12
-
多发伤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多发伤患者机体应激水平变化决定了组织器官受到进一步损害的程度.了解机体的应激状态,寻找多发伤早期有效救治的新思路,是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为此,笔者对46例急性多发伤患者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同时计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甲状腺素(T4)的比值.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翟建明;丁洪 刊期: 2006- 12
-
藻酸盐在构建组织工程骨应用研究中的进展
交通及工业中的严重创伤、骨病及骨肿瘤的切除、骨关节结核及骨感染和先天性骨关节疾病等原因,均可引起骨组织的缺损.临床应用的骨组织缺损修复材料中,自体骨成骨活性好,但其来源有限,往往不能满足植骨材料数量上的要求,且会造成供骨区新的创伤.除此之外,目前可望实现骨组织缺损理想修复和肢体功能显著改善的佳方法之一就是利用组织工程学概念,将体外扩增的种子细胞复合到具有特定性状的三维支架材料上,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
作者:侯天勇;许建中 刊期: 2006- 12
-
微创接骨板固定术治疗骨折的进展
骨折愈合的过程是其重建正常结构、恢复生物学和力学特性的过程.近年来接骨板内固定集中于采取生物学的原则,以微创手术来提供尽可能少受干扰的骨折愈合环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术(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首先由Krettek等[1]于1997年报告应用于治疗股骨远、近段骨折,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微创接骨板......
作者:孙文健;王黎明;杨文贵;马兆龙 刊期: 2006- 12
-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与中枢神经系统创伤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极其重要,由于再生能力差以及血脑屏障等结构的存在,致使其创伤后修复困难.原发性脑损伤创伤瞬间已形成,治疗前业已存在,所以众多学者在努力探索有效治疗手段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损伤.无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何特殊,其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特性与机体的其他部分仍有许多共性,细胞间缝隙连接就是其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结构,并由此形成了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apjunction......
作者:只达石 刊期: 2006- 12
-
陈旧性颈椎关节突绞锁的一次性后路手术治疗探讨
自1999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收治陈旧性颈椎关节突绞锁8例,均采用一次性后路手术复位、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应文 刊期: 2006- 12
-
168例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总结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预防和治疗的经验.方法168例中158例进行了172次外科治疗,11例进行了2次以上手术.早期入院Ⅱ度期以上34例采用改良食管腔内置管预防食管烧伤后瘢痕,未切除瘢痕狭窄结肠重建77例,切除狭窄食管胃重建27例,颈阔肌皮瓣修复颈部食管狭窄22例,其他类型手术12例.结果29例拔出支撑管后治愈(85%);5例再狭窄,其中1例扩张治愈.77例结肠重建术后5例死亡,颈部吻合口瘘1......
作者:蒋耀光;王如文;周景海;龚太乾;赵云平 刊期: 2006- 12
-
Arista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在胸腰椎前路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Arista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icroporouspolysaccharidehemospheres,MPH)在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004年2月-2005年1月,本科收治的1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新鲜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中使用传统局部止血手段.观察组:2005年2月-2006年1月,本科收治的21例行前路减压......
作者:谢肇;许建中;周强;谭祖键 刊期: 2006- 12
-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中恢复椎体结构和高度的作用.方法从2003年12月至2006年2月,行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移植重建椎体结构共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7~63岁,平均35.6岁.结果随访6~21个月(平均8个月),植入体3~4个月愈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无降低,术前神经......
作者:蒋电明;权正学;欧云生;倪卫东;梁熙;孟纯阳 刊期: 2006- 12
-
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
目的采用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骨近端严重病损,并评定疗效.方法对2例肩关节炎患者采用非限制性人工全肩关节行全肩关节置换术,对6例复杂肱骨近端四分骨折和4例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非限制性人工肱骨头假体行半肩置换术.所有12个肱骨头假体和2个肩盂假体均为骨水泥假体.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随访时间平均为2.3年.2例复杂骨折患者伴有肩关节外旋部分受限和轻度疼痛,其余患者无疼,无临床松动,肩......
作者:刘斌;肖丹;曾时兴;郑秋坚 刊期: 2006- 12
动态资讯
- 1 55例高能量肢体伤的I期修复重建
- 2 小儿腹部闭合性损伤致小肠穿孔六例
- 3 人工神经制备修复兔长段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 4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治疗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专家共识
- 5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浆F1+2、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
- 6 同侧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毁损伤六例
- 7 综合康复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效果评价
- 8 皮维碘在开放性骨折清创中的应用
- 9 176例颅底骨折的分型和治疗
- 10 睾丸外伤36例
- 11 胸部穿透伤外露伤器拔除时机探讨
- 12 病理性瘢痕c-f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3 肾损伤的影像学检查及肾探查指征分析
- 14 道路交通伤所致期望寿命前死亡的评估
- 15 胸腹及肢体开放性爆炸伤致颅脑间接损伤一例
- 16 改良外-内缝合技术治疗半月板损伤
- 17 高强度运动对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及关节液内生物标记物的影响
- 18 老年腹部外伤患者腹腔镜诊治的选择
- 19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 20 1.5T MRI检查致双示指皮肤灼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