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探讨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各种急诊创伤中严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急诊外科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回顾性总结分析1999年8月-2006年2月我院抢救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28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义用;汪建良;许科峰;卢锋;徐东升 刊期: 2006- 10
-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脊髓损伤
1992年Reynodl与Wesis首次报告体外成功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NSC),NSC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辉;尹宗生 刊期: 2006- 10
-
骨科损伤控制
1概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多发伤患者不推荐常规手术固定,认为早期手术容易引起脂肪栓塞.大多数骨科医师推荐在伤后10~14d手术.自70年代后,有文献报道股骨骨折早期手术固定相比非手术治疗能显著降低创伤后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认为手术应在伤后24h内进行.......
作者:徐建杰;潘志军;郑强 刊期: 2006- 10
-
肝破裂急诊手术后胆瘘二例
肝破裂后行急诊肝修补术,术后出现胆瘘往往较难避免,由此继发腹腔感染,而再次行手术治疗创伤大,且难于奏效.笔者采用经十二指肠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结合经皮腹腔穿刺引流治疗2例该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钟征翔 刊期: 2006- 10
-
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部粉碎骨折36例
笔者自2003年2月至2005年7月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股骨髁部粉碎骨折36例,经随访效果均较满意.......
作者:王小兵;徐强 刊期: 2006- 10
-
加强颅骨成形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颅骨成形术或颅骨修补术已为大多数神经外科医师所熟识.但其中不少基础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不少临床问题也需引起充分重视,否则,可能影响疗效,甚至造成较严重后果.......
作者:游潮;尹浩 刊期: 2006- 10
-
尺骨冠状突骨折16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尺骨冠状突骨折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评价合并有韧带损伤或桡骨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2001-2004年手术治疗1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18~54岁,平均36.6岁.手术中骨折复位后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同时修复前关节囊,对合并桡骨头骨折或侧副韧带损伤给予同期处理,术后功能锻炼.结果随访8~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平均Mayo肘关节评分80分.结论冠状突骨折......
作者:张颖;王迎松;解京明;陈鸿;鲁宁 刊期: 2006- 10
-
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影像学特点及动脉栓塞的方法.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因骨盆骨折致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交通伤32例,压砸伤13例,坠落伤9例,其他伤6例.入院时均处于休克状态,常规摄骨盆后前位、出口位及入口位X线片.在抗休克治疗同时,行髂动脉造影.结果后环骨折25例,损伤血管64支;前环骨折13例,损伤血管17支......
作者:张英泽;潘进社;张奉琪;樊新云 刊期: 2006- 10
-
囊内复位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囊内复位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37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AO原则分类,采用囊内复位技术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效果通过腕关节功能改善及X线片检测进行评价.结果3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满意.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2......
作者:韩本松;范存义;曾炳芳 刊期: 2006- 10
-
尺神经沟置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生物力学试验及临床应用
目的进行生物力学试验,比较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不同进针点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减少肘内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具尸体20个肱骨标本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分A、B两组.A组:从肱骨内上髁至尺神经沟平分取5点向对侧某点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B组:以尺神经沟为始点向对侧5个不同方向打入克氏针与桡侧克氏针交叉固定.分别进行生物力学测定.临......
作者:朱亚中;徐惠芬;陈金富;冯炜;卢一生;王以进;王春生 刊期: 2006- 10
动态资讯
- 1 冲击波所致多发伤
- 2 皮肤附属结构构建与再生研究进展
- 3 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异位成骨研究
- 4 β-七叶皂甙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 5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下降趋势
- 6 妊娠期意外伤害23例
- 7 伸肘位手法复位(U)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 8 内毒素休克大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通路在生物喋呤诱生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 9 关节镜下使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
- 10 创伤局部微环境对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11 藻酸盐在构建组织工程骨应用研究中的进展
- 12 腹部撞击致肝破裂的机制与临床特点
- 13 带锁骨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2例
- 14 脑脊液系统在颅内高压动力学中作用的数学模型
- 15 双入路手术方法治疗严重Pilon骨折的近期疗效
- 16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肾脏的病理变化及其意义
- 17 26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分类及其术式选择
- 18 肩关节后脱位并肱骨大小结节骨折一例
- 1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干扰促进脊髓全横断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 20 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