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05年第3期文章
  • 评论:进一步提高腹部创伤的诊治水平

    腹部创伤手术后非计划性再剖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文作者总结、分析了一组患者,虽然例数不多,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作者:黎沾良 刊期: 2005- 03

  • 腹部创伤非计划再手术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腹部创伤的手术质量.方法对我院10年间926例腹部创伤中33例再手术的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3例再手术患者中,钝性伤25例,锐器伤8例.再手术原因主要为首次手术漏诊(10例)、处置失误(8例)、并发症(13例)、阴性再手术(2例).33例共行再手术40例次,其中2例经受3次手术.病死率为12%(4/33),消耗性凝血病和(或)严重......

    作者:陈德;陈汝福;霍景山;胡以则 刊期: 2005- 03

  • 132例严重肺挫伤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肺挫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32例严重肺挫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132例中,治愈107例(81.1%),死亡25例(18.9%).结论胸部X线、CT检查是诊断的可靠依据.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积极治疗合并伤,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激素和抗生素是治疗肺挫伤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抢救成功......

    作者:洪琼川;汪礼旭;麻成方;周日光 刊期: 2005- 03

  • 网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

    目的探讨新型网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长骨骨缺损的能力及作为人工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作骨缺损模型,将n-HA/PA66复合材料植入左侧骨缺损处,右侧骨缺损以脱蛋白骨(deproteinelbone,DPB)植入作为实验对照,另做不植入任何材料的骨缺损空白对照,同时设置未行任何处理只供力学测试的正常对照.在2,......

    作者:孟纯阳;安洪;蒋电明;李玉宝 刊期: 2005- 03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软骨损伤.方法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分化,用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移植于兔关节软骨损伤区,术后6周和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等观察.结果实验组移植6周后,软骨损伤区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12周后软骨和软骨下骨修复良好,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证实修复组织内产生了Ⅱ型胶原,透射电镜......

    作者:杨自权;卫小春;焦强;陈崇伟;郝一勇;李鹏翠;丁娟 刊期: 2005- 03

  • 一种创伤性兔股动静脉瘘模型的建立及其检测手段

    后天性动静脉瘘(AVF)绝大多数为创伤所致,尤其是贯通伤,股部为首发部位[1,2].在兔股部建立动静脉瘘的报道少见.笔者选择兔股血管,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动静脉瘘模型,探讨兔股动静脉瘘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并比较动静脉瘘在检测手段上的表现特点.......

    作者:孙健鸣;时德;赵渝;黄小玲;李信友;吕发金 刊期: 200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