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05年第2期文章
  • 心脏穿透伤漏诊死亡一例

    患者男,19岁.因水果刀刺伤左胸部于2003年2月15日晚急诊入院.体检:血压111/72mmHg(1mmHg=0.133kPa),体温37.0℃,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平左乳头第4肋间内侧约5cm处见一刀口长约1.5cm,两侧呼吸动度不一,左侧稍浅.左语颤较右侧低,左侧呈过清音,左肺呼吸音偏低.......

    作者:孙荣超;杨树东;吴光斌 刊期: 2005- 02

  • 成功救治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交通事故伤及头部出现昏迷、口鼻流血30min入院.体检:脉搏110次/min,血压160/90mmHg(1mmHg=0.133kPa),呼吸36次/min,体温35.8℃.口、鼻腔大出血,颌面青紫肿胀;吸气性呼吸困难,右下肺呼吸音弱,闻及散在粗湿啰音;左眼睑青紫肿胀,球结膜水肿,眼睑能闭合,左眼球外突不明显;左瞳孔4mm、椭圆形,右瞳孔3mm,对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高......

    作者:胡培谦;曹丽香;董梅;王宽鑫 刊期: 2005- 02

  • 颅脑损伤的院前与院内急救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院前与院内急救模式.方法本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4311例颅脑损伤患者,直接送入脑外科抢救室,由专科医师分类按相应程序进行急救.结果轻型及中型2992例均治愈.重型1319例,在24h内死亡164例,其他1155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或中残750例(64.94%),重残132例(11.43%),植物生存44例(3.81%),死亡229例(病死率19.83%,加......

    作者:郭祚国;吴广球 刊期: 2005- 02

  • 评论:应加强对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并发症的总结与研究

    胸腰椎骨折时,脊髓的压迫主要来源于前方的骨块.目前对此类骨折的治疗原则已基本趋于一致,认为骨折合并部分或全部神经损伤时,或椎管内骨块压迫受累>50%者,应进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前路减压可以直接去除压迫物进行减压,达到较好的减压效果,同时以自体骨植骨后加用前路固定器械,能较好地恢复脊柱稳定性.目前,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开展,相关文献日渐增多,但有关手术并发症的报道较少.本文作者能够正视问题,认真总结......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05- 02

  • 胸腰椎骨折伴截瘫前路减压固定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固定术并发症产生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1998年2月-2004年8月,收治胸腰椎骨折伴截瘫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术者204例,近期并发症34例51例次,发生率为25.0%.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随访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术后发生感染1例;脑脊液漏7例;气胸8例;血气胸2例;肋间神经损伤5例;腰神经根损伤2例;脊髓损伤加重2例;生殖股神经损伤3例;股外侧皮神经......

    作者:王清;钟德君;谭美云;徐杨博;侯宗亮 刊期: 2005- 02

  • 评论:对《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和院后处理》一文的看法

    作者对该院11年中收治的124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救治疗效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经过现场抢救、转运、医院早期诊治、并发症防治和康复期处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12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9例(15.3%)、中残13例(10.5%)、重残24例(19.4%)、死亡68例(54.8%).他们认为,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效果取决于临床医师必须重视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各个环节诊治,特别是受伤事发现场与院前急救十分关键......

    作者:江基尧 刊期: 2005- 02

  • 特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和院内处理

    目的从创伤现场、院前急救、到院后的神经专科处理及康复等一系列连锁关系,探讨提高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整体水平的方法.方法对我科自1993年1月至2004年6月救治的1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按照颅脑损伤的临床与病理过程,将特重型颅脑损伤分为三期,实行分期的、有重点的连续性治疗.结果在本组124例患者中生存56例(生存率45.2%).其中恢复良好19例(15.3%),中残13例(10.5%),重残2......

    作者:李卫贤;黄杰;周伟民;李家劲;魏璐城;赵海林 刊期: 2005- 02

  • 多种手术方法联合治疗创伤后癫痫

    目的评价多种手术方法联合使用治疗创伤后癫痫的效果.方法21例患者根据术前致痫灶的初步定位和术中皮层脑电及深部电极的监测结果,分别采用以下5种不同的术式:(1)瘢痕及周围皮层切除7例;(2)瘢痕及周围皮层切除+多软膜下横切术(MST)8例;(3)前颞叶、杏仁核-海马切除4例;(4)神经导航下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1例;(5)胼胝体前部切开+MST+皮层热灼1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0年,疗效满意9......

    作者:潘进钱;吴广宇;郑伟明;钟鸣;诸葛启钏;吴近森;瞿宣兴 刊期: 2005- 02

  • 前交叉韧带胫、股骨重建位置变化对等距特性的影响

    前交叉韧带(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结构.ACL断裂后若未经治疗可引起膝关节不稳定,终导致关节退变甚至关节功能丧失.1917年HeyGrove首次通过手术方法重建ACL.之后,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韧带重建方法,但临床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并不十分满意.原因之一是ACL的重建位置很难恢复到伤前正常状态.笔者探讨模拟生理负荷条件下,ACL胫、股骨重建位置变化对等距的影响以及股骨韧带附......

    作者:徐卿荣;朱振安 刊期: 2005- 02

  • 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划痕损伤模型的建立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培养和损伤模型是体外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基础和热点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大脑皮层及其他部位的Ast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功能做了较多的研究,而对脊髓的Ast有关研究较少.笔者采用机械划痕的方法,制备有效的脊髓Ast体外损伤模型,以便对脊髓Ast在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作进一步全面分析.......

    作者:张杰敏;廖维宏 刊期: 200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