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第4期文章
  • 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

    研究表明,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炎症水肿,钙、阿片肽和兴奋性氨基酸介质途径;(2)自由基和血管机制;(3)近发现,凋亡也可出现在脊髓继发性损伤,被称为第三种调节因素,并已受到高度重视[1,2].现将国内外有关脊髓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以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强;贾连顺 刊期: 2003- 04

  • 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研究

    周围神经缺损目前主要采用自体神经移植的方法修复.但自体神经移植会造成供体功能丧失,且修复长度受限,大小难以匹配,可能形成神经瘤等.随着生命科学、材料学以及相关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周围神经组织工程为神经缺损的修复提供供体成为可能,其核心是建立由生物材料和种子细胞构成的三维空间复合体.笔者就生物材料和种子细胞两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蒋良福;劳杰 刊期: 2003- 04

  • 高分子仿生材料行颅骨成形术的并发症防治

    颅骨缺损是颅脑手术后常见后遗症,可致局部脑组织退行性改变并引起头痛、头昏等不适症状,如果缺损直径≥3cm,就应该在首次术后3~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高分子仿生材料是较理想的修补材料之一.颅骨成形手术并不复杂,但如果操作不慎,将出现一些并发症并导致手术失败.......

    作者:李家志;薛怀安;甄明;杨大明;寇林 刊期: 2003- 04

  • 外伤性口鼻腔大出血行双侧颈外动脉结扎一例

    患者女,25岁.2002年6月19日因交通事故致颌面部严重损伤.入院时呈昏迷状态,脉搏118次/min,血压70/25mmHg(1mmHg=0.133kPa),血红蛋白80g/L,脸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耳、鼻、口腔大量流血.上、下颌骨畸形,可触及骨摩擦感,上腭可见7cm长裂口,舌体多处挫裂,下唇贯通伤,鼻部塌陷.CT扫描:颅内未见血肿,鼻腔、上颌窦等大量积血.......

    作者:邓寿喜;宋亚琪;叶云文;张中平;贺东阳;陈建琴 刊期: 2003- 04

  • 第五掌腕关节脱位一例

    患者男,45岁.因跌倒左手第五掌骨头触地致左手尺侧近端肿胀疼痛,当时手指尚能活动,肿痛不明显,仅左手尺背侧近端突起.因肿痛加重2d,小手指活动受限就诊.检查发现左手尺侧近端肿胀并向背尺侧突起畸形,经X线检查,示左第五掌腕关节脱位(图1).......

    作者:吴健雄 刊期: 2003- 04

  • 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胸腰段椎体复位后椎体内存在空隙以及骨折裂隙,这种骨折后椎体力学强度不够,远不能负重.如在胸腰段骨折行椎弓根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体内填塞或灌注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即可增强椎体的强度,从而大大提高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也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笔者对其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赵必增;李家顺;贾连顺;王以进 刊期: 2003- 04

  • 手术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长期随访结果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按损伤程度分为三度:Ⅰ度系单纯韧带紧张,无韧带断裂,关节稳定;Ⅱ度系韧带部分断裂,关节中等度不稳;Ⅲ度损伤时,韧带完全断裂,局部明显肿胀,皮下瘀斑,关节松弛、严重不稳[1].Ⅰ、Ⅱ度损伤的治疗主要是制动,而Ⅲ度损伤的治疗目前争议较大[2],传统方法主要是采取非手术治疗,但近年来报道后期出现踝关节不稳和复发扭伤率较高[3].笔者自1987年3月以来采取手术治疗,经长期随访,取得了......

    作者:贺小兵;卢卫忠;朱庆和;刘小冬 刊期: 2003- 04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辅助淋巴细胞1/T辅助淋巴细胞2的平衡偏移及其临床意义

    严重创伤后机体出现免疫功能抑制反应,已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逐步了解到严重创伤应激反应过程时,机体免疫反应中淋巴细胞的表现并不是单纯的免疫抑制,而是发生了T辅助淋巴细胞(TH)1、TH2的平衡偏移.为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免疫功能的改变,笔者于1999~2001年检测了34例患者的外周血TH1、TH2的变化,旨在探讨TH1/TH2平衡偏移的机制,为重型颅脑损伤的免疫调......

    作者:李永坤;谢观球;陈玉明;徐庆雷;周宏 刊期: 2003- 04

  • 5-氮杂胞苷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5-氮杂胞苷(5-Aza)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的相关机制.方法分离纯化4~6周龄Balb/C小鼠骨髓MSCs,以不同浓度5-Aza作用,用四唑盐(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肌形成调节因子5(Myf5)、成肌素(myogenin)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结蛋白(desmin)、肌凝蛋白(myosin)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

    作者:王劲;郭朝华;张勇;李军;冉新泽;徐辉;粟永萍;罗成基;程天民 刊期: 2003- 04

  • 创伤局部微环境对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目的研究创伤局部微环境对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经荧光染料DAPI标记后,植入受损的皮肤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的植入情况;体外四唑盐(MTT)法和划痕实验检测急性皮肤创伤伤口液对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进一步将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置入透析袋中并植入大鼠背部伤口作用3d,免疫组化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一种......

    作者:史春梦;程天民 刊期: 20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