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为丰富,胎儿脐血中亦可分离得到[1].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肌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以及基质细胞等中胚层细胞分化的能力;同时,MSC还可以向外胚层的神经元细胞和内胚层的肝卵圆性细胞分化[2-5].这似乎突破了MSC仅为中......
作者:艾国平;粟永萍;程天民 刊期: 2002- 09
-
周围神经损伤后中枢神经元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机体通过凋亡的方式来消除多余的神经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凋亡在成年生物体神经系统的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中都起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现将周围神经损伤后中枢神经元凋亡的损伤机制做一扼要综述.......
作者:王贵波;李兵仓;王建民 刊期: 2002- 09
-
合并脑外伤的骨折治疗进展
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是多发伤中常见的组合类型.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坚持生命第一的原则,已成为共识.对其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患者创伤严重,死亡率高,骨折早期手术治疗风险大,主张保守治疗.1940年以前,多采用牵引和石膏固定.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外开始早期手术治疗.国内20世纪80年代开始认识到骨折早期内固定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有利脑功能的恢复.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全身......
作者:汪学军;裴福兴 刊期: 2002- 09
-
143例胸腰椎损伤治疗分析
胸腰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圆锥与马尾神经损伤多见,适当的手术治疗可获较好疗效.笔者对143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分析如下.......
作者:张蜀华;宋文慧;田江华;卫小春 刊期: 2002- 09
-
路上飞石致行人四肢开放性损伤的特点及其预防
路上飞石致行人四肢开放性损伤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交通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却常被忽视.笔者自1990年9月以来,共收治此类患者26例,现针对其致伤特点及其预防等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杨占辉;郭荣光;王强;乔金环;孙建华 刊期: 2002- 09
-
腹主动脉破裂一例
患者男,23岁,因刀刺伤腹部10min于2000年3月13日晚20:00入院.当时腹部剧痛,随后昏倒在地.检查: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45/15mmHg(1mmHg=0.133kPa).......
作者:温曙荣 刊期: 2002- 09
-
骨折愈合时基质小泡形成的超微结构观察
骨折愈合是一个独特的病理过程,它表现为其他组织愈合时所没有的复杂过程,即钙化和骨化.在这一过程中,基质小泡(matrixvesicls,MVs)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MVs形成的形态学观察报道很少,笔者用透射电镜观察骨折愈合时MVs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以期对钙化过程和MVs其他功能的进一步了解.......
作者:严蕊琳;马时荣;王桂华;王祖武 刊期: 2002- 09
-
家兔实验性心肌挫伤后早期左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的研究
钝性胸部挫伤(bluntcontusiontrauma,BCT)是交通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中,心脏挫伤的发生率为10%~16%[1,2].笔者利用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检测,结合有创心功能检查方法对比分析了家兔实验性心肌钝挫伤时左心功能的变化规律.......
作者:杜文华;闵家新;朱佩芳;王正国 刊期: 2002- 09
-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酶组织化学的变化
笔者利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在米曰堂等[1]建立的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内酶的变化,试图为研究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廖光军;孙东秀;张树栋;王传宝;夏玉军;迟焕芳 刊期: 2002- 09
-
急性脑损伤局部脑皮层血流速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局部脑皮层血流速度(rCBFV)的改变是急性脑创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笔者采用大鼠脑创伤模型,探讨脑创伤后局部脑皮层血流速度的变化规律.......
作者:穆士卿;李拴德;王晓峰;杨喜民;姜克明 刊期: 2002- 09
动态资讯
- 1 桡骨远端骨折个性化治疗73例
- 2 伴多发伤连枷胸的损伤控制外科治疗
- 3 氨甲环酸用于创伤外科的研究进展
- 4 IL-8/-251基因多态性与严重创伤患者脓毒症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 5 完整迷走神经刺激对肝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6 烧伤后皮肤混合移植中局部免疫抑制的研究
- 7 高热和亚低温对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机制
- 8 β-七叶皂甙对脑损伤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 9 微创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FraserⅠ型浮膝损伤
- 10 钛质重建带治疗复合型髋臼骨折15例
- 11 胰胃吻合治疗胰头部横断性损伤
- 12 急性颅脑损伤脑脊液中谷氨酸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 13 钝性伤致多发室间隔破裂和三尖瓣腱索断裂一例
- 14 大鼠颅脑爆炸伤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
- 15 三例创伤性Richter腹壁疝的诊治分析
- 16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Ⅱ期翻修术中的应用
- 17 术后开始下地时间对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 18 两种不同止血方案对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 19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 20 改良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