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创伤性腹腔内出血血液不凝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创伤性腹腔内出血血液不凝固的机制.方法采用Coulter(JT-IR),ACL3000plus和ELISA分别检测15例创伤性腹腔内出血病人外周静脉血和腹腔血的血小板计数(PC)、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与外周静脉血比较,腹腔血中PC和Fg明显减少(P<0.01)、GMP-140和D-D明显升高(P<0.01).结......
作者:施红旗;宋其同;吴建波 刊期: 1999- 05
-
保留前纵韧带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柱爆裂骨折稳定性分析
目的评价短节段前路Kaneda器械、后路经椎弓根螺钉Steffee钢板、后路节段性钢丝固定哈氏撑开棒3种手术在保留前纵韧带椎体间植骨状态下,治疗脊柱爆裂骨折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能力.方法利用传感器及电测技术,采用12具新鲜人体胸腰段脊柱标本,计算平均顺应系数.结果除节段性钢丝固定的哈氏撑开棒手术在旋转状态失稳外,3种手术在轴压、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方式均能提供满意的稳定性.结论Kaneda器械......
作者:董健;陈中伟;陈统一;洪水棕;陈长贤 刊期: 1999- 05
-
局部纤维连接蛋白对大鼠Ⅲ度烫伤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混合皮肤移植对促进Ⅲ度烫伤皮肤愈合的机制.方法在大鼠Ⅲ度烫伤及烫伤后切痂移植异体皮打洞嵌植自体皮片(混合移植)的模型上比较单纯Ⅲ度烫伤创面与混合移植后3,5,7,14,21和28天自体皮区、异体皮区皮肤(包括部分皮下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的变化.结果单纯Ⅲ度烫伤大鼠创面炎性反应明显,伤后28天仍未愈合,混合移植异体皮出现排异现象;自体皮生长良好,植皮后28天自体表皮相连.相应的未......
作者:丁韧;张勤;张藕芳;赵雁飞;王莉;朱德安;史济湘 刊期: 1999- 05
-
带血供骨移植加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初步报告
目的寻找成人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防治方法.方法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带血供骨移植加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塌陷7例,其中FicatⅡ期1例,Ⅲ期3例,Ⅳ早期3例.术中5例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块,2例应用带股方肌肌蒂骨块.结果随访24~38个月,6例疼痛消失,1例明显减轻.X线示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股骨头高度增加.根据骨坏死学组推荐的100分评分法评价,优3例,良3例,......
作者:郑召民;董天华;吴广良 刊期: 1999- 05
-
烧伤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痂下水肿液(STF)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灌注内皮细胞(EC)单层通透性方法,测定内皮单层流出液速度(Jv)和滤过数(kf)及对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б)的变化,观察10例烧伤病人早期痂下水肿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以及对HUVEC细胞活力及形态的改变.结果烧伤病人早期STF可导致体外培养的EC细胞活力降低、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大,内皮单层kf、J......
作者:李志清;任加良;周一平;荣新洲;陈惠英;王振岳 刊期: 1999- 05
-
犬后肢高速枪弹伤后眼组织结构的改变
目的观察犬后肢高速枪弹伤后眼组织的病理改变,并对其致伤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弹道模型,致犬后肢高速枪弹伤.在致伤后24小时,观察眼组织的病理结构改变.结果(1)大体观察发现除犬伤道有不同程度损伤外,外眼、内眼均有损伤.(2)病理发现,角膜水肿,葡萄膜和视网膜血管扩张充血,甚至出现视网膜脱离.电镜下观察,视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性,葡萄膜血管管壁部分疏......
作者:谢琳;刘少章;王建民 刊期: 1999- 05
-
关节镜下缝合修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230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方法总结230例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的操作经验,介绍术前半月板损伤部位的定位:关节屈曲活动时,可以触及关节间隙部损伤半月板突起或凹陷,该部深压时,可激惹疼痛(疼痛再现);术中半月板损伤的定位:滑膜增生,半月板表面粗糙,股骨髁关节面局限性软骨破坏,半月板活动度增加.结果所有病人均在关节镜下顺利完成缝合修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分钟.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
作者:王予彬;王华东;李文锋 刊期: 1999- 05
-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处理严重肝外伤
目的探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治疗严重肝外伤合并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损伤,以期提高严重肝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采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术切除肝叶,修复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处理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结果8例合并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损伤的严重肝外伤病人,均采用全肝血流阻断处理,除1例合并其他损伤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结论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在处理合并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损伤的严重......
作者:张宏伟;薛涣洲;姜青峰 刊期: 1999- 05
-
不同植皮手术对Ⅲ度烫伤大鼠局部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经不同植皮手术后,植皮片中IL-1,IL-6,TNF的动态变化.方法Ⅲ度烫伤大鼠经切痂后,分别采用单植自体皮、单植异体皮与混合植皮3组方案.于植皮后6小时及1,3,5,7,10,14,21,28天检测皮瓣浸液中IL-1,IL-6及TNF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单植的异皮(als)、单植的自皮(aus)、及混合皮瓣中的异皮(mals)与嵌植入的自皮(maus)3天内均存在3种因子的早期应激......
作者:吴建和;胡宝瑜;童善庆;王健;青春;朱德安;陆德源;史济湘 刊期: 1999- 05
-
血小板源伤口愈合因子改善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与增强前胶原Ⅰ(α1)基因表达
目的探索外源性血小板源伤口愈合因子(platelet-derivedwoundhealingfactors,PDWHF)对糖尿病因难愈性伤口愈合的改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四氧嘧啶诱导SD大鼠血糖值>1.8mg/L后,采用大鼠背部成对切口伤模型,一侧伤口局部应用PDWHF(100μg/切口),手术当日及术后连续6日每日1次,另一侧作为自身对照.体外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融合后,加入10......
作者:朱旭东;陈荣德;张艳 刊期: 1999- 05
动态资讯
- 1 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2与软骨组织修复
- 2 3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前环经皮内固定支架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
- 3 解剖型表面钛涂层椎间融合系统治疗椎弓崩裂性腰椎滑脱
- 4 白细胞去除术对内毒素血症犬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5 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
- 6 3D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联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
- 7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皮肤缺损创面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
- 8 后路钛板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 9 基于股骨头置换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 10 后路复位结合“H”形植骨棘突回植重建椎管结构治疗胸腰椎骨折
- 11 钙敏感性受体抑制剂Calhex23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
- 12 细胞外组蛋白对损伤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13 多发伤救治中损害控制性剖腹术33例
- 14 交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35例
- 15 腰椎骨折脱位合并小肠内疝一例
- 16 ISS与NISS LD50的获取及其在预测创伤后并发症及死亡结局中的应用
- 17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18 中华创伤杂志2002年主要刊文综述
- 19 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病机制及其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20 唑来膦酸对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密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