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805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098/R

邮发代号: 78-8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创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创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8050
  • 国内刊号:50-1098/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 期刊收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创伤杂志介绍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本刊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新技术、病例报道、综述、讲座。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2002年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中华创伤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创伤杂志社征稿要求

  1.1《中华创伤杂志》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4 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短篇论著、简报、经验交流一般不超过2 000字,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1 200字。均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1.2 《中华创伤杂志》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收录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

  1.3《中华创伤杂志》来稿要求一式2份,其中1份为原稿,另1份可为复印件,但照片不能用复印件,必须提供2份原始照片。来稿原则上应用A4纸双倍行距打印,每页字数限定在400字。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寄出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稿件编号。请自留底稿。本刊对不刊用的稿件以平信方式将退稿通知书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原稿一律不退还作者,但原始照片将寄还作者。若需退还原稿,请在投稿时声明。凡版面拥挤、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

  1.4欢迎用电子邮件投稿,同一稿件不要既用电子投稿又投打印文稿。同时,须附单位介绍信。上传的文稿必须是Word文档,如需上传图片建议用JPEG格式。上传图片时建议用以下2种方式:(1)将您所要上传的图片用Winzip或WinRAR压缩软件压缩成一个“压缩文件包”再上传;(2)将您要上传的图片嵌入Word文档。上传文件的数量可以自行设置。

  1.5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采取双盲法。作者如对退稿有异议,可向编辑部提出书面申诉,编辑部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议,并予答复。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1 500字以内的文稿每篇20元,超过1 500字文稿每篇40元。第一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

  1.6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姓名、第一作者最高学历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正文字数(不包括摘要、表、图和参考文献)、表数和图数。

  1.7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军队、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项经费资助项目(G199054206)”,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1.8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发表。申请学术论文进入“快速通道”的要求:

       (1)凡内容涉及重大创新和国内首创,达到或超过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的论文,均可申请进入“快速通道”;

       (2)作者本人提出进入“快速通道”申请;

       (3)作者提供国内外数据库的查新报告;

       (4)作者提供两位同行知名专家(作者所在单位的专家和作者的导师应回避)的推荐信,推荐信内容应包括学术论文为“最新”、“首创”及申请快速发表的理由;

       (5)作者提供申请快速发表论文的作者署名无争议、发明权(即首创权)无争议的证明;

       (6)作者提供论文和相关照片一式2份(必须附寄软盘或光盘);

       (7)作者提供由作者单位科研部门开具的介绍信。凡符合上述规定和要求,且获准进入“快速通道”的论文,将由本刊编委会总编辑、相关专业编委共同审议决定是否刊登,如编委会审查后同意论文发表,本刊承诺该论文于获准进入“快速通道”后4个月内刊出。

  1.9作者在接到本刊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可致电本刊编辑部了解稿件处理情况。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并陈述理由,切勿一稿两投。

  1.10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对退修的文稿,要求作者将修改稿以纯文本格式存入软盘,将文件名标注在软盘上,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或利用本刊电子信箱传送修改稿。修改稿首页须注明稿件编号。修改稿逾3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

  1.11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中华医学会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刊用的文稿。

  1.12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以论著栏目发表者赠当期杂志2册,以其他栏目发表者赠当期杂志1册。


期刊引用
中华创伤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创伤杂志发文量
中华创伤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华创伤杂志往期文章
  • 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对体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生长的调控研究

    目的研究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pairedimmunoglobulin-likereceptorB,PirB)对体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野生型C57BJ/6小鼠的RGCs,免疫荧光检测RGCs中PirB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培养1,3,5,7,9d时PirB在RGCs中的表达水平,并将培养的......

    作者:宋平;袁容娣;陈春林;韩非;孙敏;叶剑 刊期: 2014- 06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对成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旨在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缓释微球生物活性保存情况及其对于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将bFGF、bFGF-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微球和bFGF-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加入成骨细胞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检测成骨细胞上清液中骨钙素(BGP)含量.结果培养1d后,四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

    作者:段宏;王光林;裴福兴;沈彬;陈坚 刊期: 2004- 02

  • 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胫骨Plafond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Plafond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总结其使用经验.方法我院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使用单边铰链式跨关节外固定架对38例胫骨Plafond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固定.通过韧带牵拉整复作用协助恢复下肢长度、力线及一定程度的关节面复位,结合经皮间接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关节面重建,对干骺端骨缺损进行植骨填充.术后早期松......

    作者:黄雷;刘继强;尹燕军;王金辉;危杰;王满宜;荣国威 刊期: 2005- z1

  • 外伤致延髓损伤出血一例

    1病历资料患者女,18岁,因骑自行车不慎摔倒时车扶手撞伤腹部后腹痛0.5h就诊.诉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头部及其他部位受伤史.体检: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4cm),对光反射灵敏,头颅五官未见明显伤痕.......

    作者:张宗宏;乔着意;刘剑 刊期: 2010- 07

  • 儿童颌面创伤急诊的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极易受到损伤,虽然对生命的威胁不如重要脏器伤那样严重和直接,但对咀嚼功能、形貌的破坏及伴随的社会心理障碍,远远重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伤后使潜在寿命损失的年数显著高于其他常见病[1,2].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是本科急诊的一种常见病.1996年8月-2003年5月,本科急诊收治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53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细河;翟佳羽;姜杰;裴霞;黎凡;崔颖秋;王慧菁 刊期: 2005- 05

  • Halo-vest支架联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齿状突骨折

    齿状突骨折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颈椎骨折,愈合率较低,约为20%~85%[1-2].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Halovest支架、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后路环枢椎融合内固定术等.Halo-vest支架创伤小、稳定性好,但骨不愈合率较高,长期佩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融合率较高,且保留颈部的生理活动范围;但对于中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及循环功能减退,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骨不愈合......

    作者:徐兆万;厉锋;王炳武;隋国侠;刘伟强;冀旭斌;庄青山 刊期: 2014- 09

  • 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关节镜检查和手术治疗

    目的利用关节镜观察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探讨改良Bristow术式和镜下Bankart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7月~2007年10月,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62例,其中男44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平均39.8岁.术前脱位痫程平均87个月.手术中先行肩关节镜检查,根据镜下观察关节脱位的病理类型、病变程度如:有无肩盂、......

    作者:张耀南;薛庆云;赵立连;王晓滨;黄公怡 刊期: 2008- 10

  • 第七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研讨会纪要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骨与关节学组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骨与关节损伤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6月3日~7日在烟台市举行.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24篇,到会代表来自21个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共197人.本次会议学术空气浓厚,代表发言积极,讨论热烈.现将会议主要内容和特点概括如下.1.骨折治疗观念由AO发展至BO.强调重视软组织和骨折块的血运,不单纯追求解剖复位.如条件允许,提倡在创伤骨科中开展更多类......

    作者:沈惠良;雍宜民 刊期: 2001- 10

  • 颅骨缺损修补与颅底重建术——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颅盖与颅底骨缺损修补手术的诊断、治疗与手术技巧,以期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质量.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169例颅盖和颅底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结果手术材料选用进口钛板160例,自体骨9例;颅盖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为缺损后3个月~8年;手术方法有覆盖法和镶嵌法.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血肿、感染、癫痫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患者.结论对于颅盖骨缺损直径≥3cm、颅骨......

    作者:费舟;章翔;刘卫平;张剑宁;付洛安;蒋晓帆;贺晓生;宋少军 刊期: 2006- 10

  • 改良大骨瓣开颅术及亚低温治疗双瞳散大脑损伤

    双瞳散大特重型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救治的重点和难点,病死率高,预后差,治疗棘手.笔者从1999年开始采用了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结合亚低温抢救治疗,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连枪;张浚;尹夕龙;仪立志;许亦群;周路求;钟天安 刊期: 200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