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评职称不再被退稿!从编辑部视角揭秘“能过审”论文的模样

时间:2025-09-30 11:12:27

01 先泼盆冷水:90%的退稿,折戟在第一屏
编辑部的小郭向我大倒苦水:
“每天打开后台,映入眼帘的第一篇稿件就是《浅谈内科护理体会》,紧接着第二篇还是《浅谈内科护理体会》,标题连标点符号都不带变的。”
别觉得好笑,这是确有其事。
“浅谈”“浅析”“之我见” 这几个词,在编辑眼中,几乎就等同于——
“我还没想好具体要写什么内容,先随便交个作业应付一下吧。”

于是,仅仅三秒钟,鼠标就滑到了页面最底部,退稿决定即刻做出。
甚至,连摘要部分都无人愿意点开查看。

02 那“能过审”的论文究竟长啥样?先给你展示个鲜活例子
去年11月,我们收到了一篇来自三乙医院ICU的稿件,该稿件最终一路畅通无阻,获得了发表机会。
其标题简洁有力,一句话点明核心:
《插管时间缩短1.8小时:ICU床头抬高30°的127例多中心对照》

没有“浅谈”的模糊,没有“体会”的空泛,直接抛出关键数字、具体干预措施以及样本量。
编辑部的第一反应是:
“噢?有实际数据支撑?能够进行复现验证?那接着往下看看。”

03 编辑部“潜规则”清单,照着做准没错
我将这几年审稿意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句话整理出来,并反向解读给你听:

审稿人原话潜台词
“创新性不足”我十年前就见过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文章了,连表格的格式都没换过。
“统计方法单薄”别总是拿t检验来应付了事,组间基线数据都不一致,你倒是用个多元回归分析啊。
“伦理描述缺失”想在我们这里发刊?先把伦理批号补上,不然出了问题,我们得跟着你一起担责。
“英文摘要机翻痕迹明显”Google翻译出来的内容都比你用心,至少人家翻译出来的句子主谓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过于陈旧”现在都2025年了,你还在引用1998年的《护理学导论》,这合适吗?

04 给临床医护人员的“三步逃生通道”
① 选题:先查阅本院HIS系统,再寻找“抱怨声最大”的问题
哪个指标被主任在晨会上批评得最多?
“VTE评估率才62%?”
好,那就抓住这个问题深入研究。
抱怨 = 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 审稿人眼中的“真问题”。

② 设计:别一上来就想着做RCT(随机对照试验),这现实吗?
护士人手都不够,还谈什么双盲?
前后对照 + 历史队列研究一样能够发表文章,只要把混杂因素分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就行。
记住:能够真正落地实施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好研究。

③ 写作:把“我以为”改成“数据显示”
错例:我认为抬高床头能够减少误吸。
对例:床头抬高30°后,127例患者误吸发生率由14.2%降至4.7%(P=0.003)。
少点“我觉得”的主观臆断,多点“它确实”的客观证据。
审稿人看到这样的表述,瞬间就会安静下来认真审阅。

05 最省心的“结构模板”,直接套用即可
标题:
数字 + 干预措施 + 样本量,字数别超过25个字。
摘要:
目的:用一句话,说明临床存在的“痛点”问题。
方法:明确写出医院名称、科室、时间段、样本数量、具体指标,内容控制在五行以内。
结果:把最突出的数据结果放在第一句展示。
结论:只写“能够做什么具体事情”,别写那些“具有宇宙意义”的空泛内容。
正文:
引言500字:背景1段、缺口1段、目的1段。
方法800字:把“伦理批件编号”用括号标注出来,编辑会因此对你产生好感。
结果1000字:先呈现表格,再阐述文字内容,使用三线表,用星号标注P值,别用斜杠。
讨论1200字:1/3的内容用于解释结果,1/3的内容用于对比文献,1/3的内容用于阐述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近5年的文献占比要≥50%,至少要有2篇来自目标期刊,格式按照期刊要求照抄,别自行创新。

06 几个“骚操作”,让编辑对你一见倾心
投稿信别用模板:第一句话就直接告诉编辑“我们医院去年这个指标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三,做完这项研究后,排名升到了第二”。
数字 + 反差,这样的表述没人能够拒绝。

推荐审稿人:真真切切地写两个“竞争对手”,但别选关系太近的,同市不同院最好,这样编辑会觉得你很坦荡。

在cover letter(投稿信)末尾加一句:
“若需原始数据,我们24小时内提供。”
底气,是过审的隐形通行证。

07 写在最后:发论文不是评美玉,而是拼拼图
很多老师把论文当成高考作文来写,非得追求辞藻华丽。
其实编辑部要的是一块形状规整的拼图,能够刚好填补上期刊当期的空白。
你只需证明: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你的解决办法是有效的,并且别人能够按照你的方法重新做一遍。

做到这三点,退稿函就会变成录用通知,职称评审表上的“核心期刊”要求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