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北京市《2025 年度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实施细则》
时间:2025-08-27 17:55:35
亮点:首都特色“积分制”
1. 基层服务“刚性”
城市医生晋升副高须到基层(乡镇或社区)连续服务 40 周或累计 200 个工作日;未达即一票否决。
2. 积分规则(总分 100 分)
临床能力 40 分:病案首页数据自动赋分(手术难度、并发症、费用控制);
教学带教 20 分:本科教学课时、住培带教人数;
科普与公益 10 分:健康科普文章、义诊场次;
基层服务 20 分:每服务 1 周积 0.5 分;
创新转化 10 分:专利、指南、新技术。
3. 绿色通道
疫情防控一线、援藏援疆、援外医疗队员可提前 1 年申报,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4. “定向评价”
区以下卫生事业单位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仅限本区有效,不占常设岗位比例,向乡镇卫生院倾斜。
5. 信息化流程
全程网报、电子签章、区块链存证;8 月 15 日前单位完成审核,10 月集中答辩。
一句话总结
2025 年起,医生职称评审告别“论文数”,拥抱“临床实绩+基层贡献”,并用大数据让评价更客观、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