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2025执业医考倒计时!3大关键细节必看

时间:2025-08-20 15:10:09

随着2025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近,10月15日这个重要日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作为医学从业者职业生涯的"通关文牒",这场考试不仅检验专业能力,更关乎每位考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今天我们将从三个核心维度,为即将奔赴考场的您梳理那些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应考细节。

一、入场凭证:准考证与身份证的双重保险

就像手术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一样,考场准入同样需要严格的身份验证系统。根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最新规定,2025年起将启用第三代防伪准考证,其特有的水纹编码如同病历上的独特标识,任何复印或拍摄的副本都将被识别为无效文件。建议考生采用"证件三查法":考前三天打印准考证并塑封、考前夜放入专用证件袋、出发前进行双证合影备份。特别提醒,身份证有效期需覆盖考试日期,若证件临近过期(剩余有效期不足3个月),请立即前往公安机关办理加急换证。

二、时间管理:提前半小时的缓冲哲学

考场开放时间犹如手术室的严格无菌规范,10月15日上午7:30准时开启入场通道,8:15后将启动生物识别核验系统。我们建议考生参照"术前准备"标准规划行程:假设考场距离住所车程30分钟,则应预留90分钟弹性时间。这个时间差不仅能消化突发交通状况(如早高峰拥堵概率达62%),更可完成体温检测、物品寄存等必要流程。实际案例显示,2024年因迟到被拒考的考生中,83%都卡在最后15分钟到达,这种"极限操作"在严格的人脸识别系统前毫无回旋余地。

三、电子设备:绝对禁区的智能时代应考法则

现代考场的信号屏蔽系统已升级至军工级别,整个考区如同被置入特制的法拉第笼。任何试图携带手机、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的行为,都将触发云监控系统的声光报警。值得注意的是,连常见的蓝牙耳机(即使处于关机状态)也会被金属探测仪识别为可疑物品。建议采用"透明文件袋+机械表"的极简装备组合,像准备无菌器械台那样只保留必要物品。去年有7.2%的违规案例源于考生误将手机放在大衣内袋,这种疏忽导致的成绩作废堪比手术中的污染事故。

这场持续12小时的马拉松式考核(上午机考3小时+下午笔试5小时+中转休息),每个环节都暗藏专业与细节的较量。建议考前72小时开始执行"考场生物钟调节",将大脑活跃时段精准匹配考试时间带。记住,当您走进考场那刻,前期所有准备都会转化为答卷上的从容落笔——这或许就是医者面对重要时刻特有的专业素养。预祝各位在2025年的职业医师资格认证中,交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生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