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论文写作技巧】独创:论文修改的“333”原则,让你的论文脱颖而出
时间:2024-08-19 10:49:08
论文修改的“333”原则,广受好评
关于论文修改,我独创了一个“333”原则,也被誉为好论文的修改黄金法则,如图所示。撰写一篇出色的论文,离不开对其的精心修改。而遵循“333”原则进行论文修改后,一篇优质的论文便应运而生。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原则。
“333”原则示意图
第一个“3”代表在论文电子版上进行三轮修改。这一步骤主要是利用电子版的便捷性,快速地对论文进行初步的修改和完善。你可以随时添加、删除或调整内容,确保论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第二个“3”则意味着在论文打印成纸质版之后,再进行三轮修改。这一步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将论文打印出来,你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排版、字体、行距等细节问题。同时,纸质版上的修改也能让你更容易发现电子版中可能忽略的错别字、语病等硬伤。因此,我强烈推荐在电子版修改之后,一定要将论文打印出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3”应该交叉进行。也就是说,在电子版上修改一次后,打印出来进行修改,然后根据纸质版上的修改内容再修订电子版。这样反复进行,可以确保论文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最佳状态。
第三个“3”则是指让三类人来修改论文。这三类人分别包括作者自己、专业内的人士以及专业外的人士。作为作者,你可能对自己的论文有着深入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但也可能存在盲点或局限性。因此,让专业内的人士来修改论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你进一步完善论文。同时,让专业外的人士来修改论文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领域出发,提出新颖的观点和建议,为你的论文增添新的亮点和深度。
综上所述,“333”原则是一个全面而有效的论文修改方法。它结合了电子版和纸质版的优势,充分利用了不同人群的智慧和视角。通过遵循这个原则进行论文修改,你可以确保你的论文在内容、形式和深度上都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掌握并遵循这个“333”原则。相信经过这样的修改后,你的论文一定能够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特的光彩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