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2024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正式发布!

时间:2024-02-19 15:24:35

2024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主要关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那些破坏科研生态健康发展的学术不端行为,如引用操纵和论文工厂等;二是影响我国学术成果国际化传播及出版经费合理使用的不当行为,例如中国作者占比异常高的情况(这需结合文章处理费、期刊学术声誉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鉴于这两类问题对科研生态的严重影响,2024年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决定不再对预警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在使用《国际期刊预警名单》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应将多年的预警期刊名单简单合并使用。对于那些曾经被列入预警名单但已进行整改并取得明显成效的期刊,它们将在下一年度被移出预警名单。

同时,我们必须明确,期刊预警并非对论文的评价,更不是对预警期刊上发表的所有成果的否定。其主要目的是提醒科研人员谨慎选择论文发表平台,并促使出版机构加强期刊的质量管理。

《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确定始终遵循客观、审慎和开放的原则。期刊分区表团队期望与科学界、科研管理部门、期刊及出版商等各方共同努力,弘扬科学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和全球科研与出版生态的优化,分区表团队还积极发起并组织了《促进科研诚信新生态,科研诚信珠海会议签署备忘录》的活动。

名单如下表:

64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