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征稿启事
时间:2023-09-08 10:06:21
1.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当报道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地区、国家)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稿件一般不超过5 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1 5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2.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
3.来稿要求:按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中华医学杂志》一律实行网上投稿,请登录(中华医学杂志网站)点击在线投稿进行网上投稿。或者建议登陆网址中点右下角“期刊在线投稿/审稿”注册上传文章。同时将单位介绍信邮寄到本刊编辑部(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正弘大厦407房间,100052)。作者随时可上网查询稿件的处理情况。
4.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右上角码编号与单位前冠上编号对应)、最高学历及工作单位(中英文对应全称),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信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信地址、电话号、传真号和电子信箱。
5.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须用中英双语(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并注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9637050);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102100203)。
6.本刊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国际首报论文开辟“快速通道”。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说明(并附加两份不同单位的专家审议单)和查新报告。符合标准可快速审核,随时刊用。
7.若作者在投本刊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两年内拒绝以第一作者身份的任何来稿。对于所退稿件允许作者就退稿提出申诉的文字意见。
8.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1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
9.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由投稿网站下载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不再授权他人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出版本文的任何部分。
10.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赠送当期杂志。
11.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每篇100元。一律在线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