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创伤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是国内惟一能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成果和发展动向的高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能较充分地反映我国创伤医学领域临床救治和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如严重多发伤救治和创伤评分,交通伤临床救治及基础理论研究,创伤流行病学调查,部位伤救治,创伤分子生物学、创伤免疫学、组织修复及组织工程研究等。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全国各医学院校、医疗科研单位均将本刊列为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国内医学期刊,尤其是外科类期刊的前列。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度影响因子为1.011,总被引频次为1252,他引总引比0.86。在国际上,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通信电源技术》 国家级 双月刊
时间:2023-04-12 15:22:00
1、期刊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地位
《通信电源技术》期刊于 1984 年创刊,是电源行业第一本面向技术应用,具有较强学术性、实用性、信息性的技术刊物。本刊一直致力于电源技术应用的推广和信息沟通,为繁荣电源市场服务。
期刊经历了从内部刊物发展成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从自办发行变成邮局发行,刊物质量在不断提高,发行量在不断提高。《通信电源技术》期刊被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和全国各省市图书馆订阅收藏,是中国电源学会和武汉电源学会的指定刊物。
自 1998 年来《通信电源技术》连续两次荣获信息产业部优秀科技期刊称号。
2002 年来,《通信电源技术》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期刊为了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扩大影响力,目前《通信电源技术》杂志诚聘了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和武汉电源学会为期刊的协办单位。
2、期刊的内容特色
《通信电源技术》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主管,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责办,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出版的通信电源专业唯一正式期刊,标准刊号为 CN42-1380/TN、ISSN1009-3664。我刊自1984年创刊以来,深受通信电源专家学者、行业管理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厚爱与支持,期刊质量不断提高,发行量蒸蒸日上。其办刊宗旨:跟踪世界电源技术的发展,结合科研、生产实践,及时报导国内外通信电源技术最新应用成果。
期刊主要栏目: 1 专家 述评 2 开关电源 3 间断电源 4 变换与控制 5 器件应用 6 网络技术 7 检测与调试 8 标准与专利 9 能源技术 10 交流园地 11 业界动态 12 国外电源信息 13 产品与市场 等。
3、期刊编辑的规范性和时效性
《通信电源技术》期刊严格遵守国家标准 GB/T3179-92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和有关国家标准和法规,执行《邮电部科技期刊编辑规范》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有力促进了我刊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大地提高了期刊的编排质量。
我刊的论文具有完整的文献书目信息,如刊名和年卷、文章编号、论文题名、摘要和关键词、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作者信息、规范的参考文献等。
《通信电源技术》期刊有严格的出版时间要求,并按规定准确及时地将期刊和数据磁盘寄到万方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
4、期刊的评审机制
《通信电源技术》期刊严格执行三审制,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电源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定期为论文进行严格的学术评审。期刊的学术水平较高,多篇已发表的论文参加湖北省和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获得优秀论文奖。
5、期刊主管部门、主办单位和编委会的情况
期刊的主管部门是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严格遵守编辑规范。期刊主办单位中国普天武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原武汉洲际通信电源集团公司),她 是国家科技部和武汉市科委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自营进出口权,主营电源及其他通信产品,属全国独家大型通信电源专业集团公司。公司拥有多种专利技术、工艺和专门人才,按国际标准模式组织生产和检验,产品在国内的通信行业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多种产品还远销欧、亚、非及拉美等地区。
编委会由 全国各地的知名电源专家组成,如有清华大学蔡 宣三、华中科技大学的陈坚、邹云屏、海军工程大学张晓峰、吴正国、空军雷达学院朱忠尼等, 定期为论文进行严格的学术评审 。